比大小(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docx
比大小(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比大小(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比大小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数学语言: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情况,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3.数学应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比较问题。
4.数学情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层次:四年级(2)班的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加减法,三年级时学习了乘除法,对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学习态度积极,好奇心强。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比较的概念,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然而,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未能灵活运用比较方法。因此,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素质方面:学生们在课堂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积极的互动行为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比大小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进步。
行为习惯:学生们在课堂中能保持专注,认真听讲。然而,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关注。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影响: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将有利于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比较大小的问题感到困惑,教师应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比较大小的情况,增强学生的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球体、立方体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比较大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小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比大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较大小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比较大小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大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简短介绍比较大小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比大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过程:
讲解比较大小的定义,包括比较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详细介绍比较大小的各种方法,如直接比较、使用工具比较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比大小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比较大小的高级技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比较大小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比较大小在生活中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比较大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比较大小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较大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各种方法、案例分析等。
强调比较大小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比较大小。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比较大小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比较概念:理解比较的基本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和原则。
2.直接比较:学习直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能够用语言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