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银镜反应”实验改进的探究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7.4.2“银镜反应”实验改进的探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银镜反应”实验改进的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醛基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改进,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改进探究醛基的性质。
2.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对化学实验改进的兴趣和热情。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官能团、有机物的分类等。对于醛基的性质,学生已经了解到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这是本节课实验的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一学生对化学实验普遍具有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尤其是涉及创新实验设计的部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正在形成中,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则更倾向于理论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改进的探究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实验操作不熟练,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不足等。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设计有效的实验改进方案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银镜反应实验装置、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滴管、银氨溶液、甲醛溶液、蒸馏水、试管架、显微镜。
2.课程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用于展示实验步骤和结果。
3.信息化资源:实验改进方案的网络资源,包括实验视频、实验报告、相关文献。
4.教学手段:PPT课件、实验操作指导手册、实验数据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银镜反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现象,提出问题:“如何提高银镜反应的效率?”
2.回顾旧知:简要回顾醛基的性质和银镜反应的原理,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银镜反应实验改进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实验装置、试剂配制、操作步骤等。
2.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不同实验改进方案的效果,如使用不同浓度的银氨溶液、改变反应温度等。
3.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验改进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巩固练习(约30分钟)
1.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四、课堂总结(约10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验改进的重要性。
2.回顾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改进方案的效果。
2.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和环保性。
六、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银镜反应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呈现环节: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并展示实验装置和试剂配制过程。
3.互动探究环节: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实验方案。
4.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总结环节: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6.作业布置环节:布置实验报告撰写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七、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
3.实验报告:评价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
4.创新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改进方案设计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八、教学反思
1.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操作规范。
2.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教师应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