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学习主题02-人口迁移-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大单元学习方案(说课稿+导学案).docx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学习主题02-人口迁移-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大单元学习方案(说课稿+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章内容为“人口迁移”,属于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大单元学习方案中的第二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人口增长”、“人口分布”等相关知识相联系,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通过分析人口迁移现象,理解地理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2.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迁移原因,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4.强化学生的数据解读和实证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人口迁移的规律和趋势。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人口增长、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念,对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在高中阶段,需要将这一认识深化,学习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影响等更复杂的问题。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文地理问题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人口迁移这样的现实问题尤其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挑战。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偏好于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也有倾向于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高一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理论可能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其背后的地理原理。此外,数据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此外,学生可能对迁移现象的复杂性感到困惑,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即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中关于人口迁移的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人口迁移的案例研究、地图展示、统计数据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故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习,同时留出空间进行地图操作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现象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口迁移,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影响。
-人口迁移的概念:介绍人口迁移的定义、特点等。
-人口迁移的类型:讲解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季节性迁移等不同类型。
-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探讨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以及迁移者自身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实际应用,如城市扩张、人口老龄化等。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口迁移现象。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哪些影响?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哪些影响?
3.如何应对人口迁移带来的挑战?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影响。
-回顾课堂讨论,指出学生在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的人口迁移情况,撰写一篇短文。
3.课后思考:人口迁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六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人口迁移报告》:这本书详细分析了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包括原因、趋势和影响,对于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复杂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球人口迁移手册》:该书从全球视角出发,探讨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现象,包括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趋势,有助于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城市规划》:这本书结合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了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对于学习地理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帮助。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上述拓展材料中的任意一本,深入了解人口迁移的背景和影响。
-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