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学基础1心理过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教学目标 (一)掌握:心理现象;感觉、知觉的概念和特性;记忆概念;记忆的过程;思维概念;注意概念;注意的品质;情绪和情感概念、分类。 (二)熟悉:心理的实质;感觉、记忆、思维、注意分类;遗忘及其规律;思维的基本过程;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意志概述、品质。 (三)了解: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知觉分类;问题解决的思维;想象;情绪和情感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人格理论;情绪与健康。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应用科学。 二、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心理现象的发生 心理出现的标志:信号性反应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动物神经系统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 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三)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 人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出现意识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 三、心理的实质*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 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域 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这种不对称被称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差别感觉阈限 能力特征 具有敏锐的色觉、视觉、嗅觉、味觉和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备准确的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予以补偿的现象。 人的各种感受性可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发展。 2、分类 按知觉对象的特性分: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某种 歪曲的知觉。 2、分类* 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按信息储存时间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按记忆是否被意识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遗忘规律的应用* 时间规律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有意义无意义,形象抽象,量小量大 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遗忘慢(150%最佳) 学习程度 33% 100% 150% 超过 遗忘比 57.3% 35.2% 18.1% 不下降 记忆材料的系列位置 首尾遗忘少 识记内容的框架不易忘 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方法 记忆成功的条件 注意力集中 记忆目标明确 积极思维,力求理解 在活动过程中记忆 及时复习 合理用脑,讲究心理卫生 (四) 思维(thinking) 1、概念 (1)概念* 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特点* 1)间接性 2)概括性 3、思维的基本过程* 3、思维的基本过程* (五)想像 表象(representation) 是指事物脱离感觉后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想像(imagination) 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 类 无意想象 触景生情、浮想联翩 有意想像 再造想像 人体结构 创造想像 创新 幻想 与未来生活愿望联系 二、情绪与情感过程 (一)概述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及两极性 1)在需要满足与否方面,有肯定与否定两极 (二)分类 (三)情绪表达 “吴老师在吗?” “不在。” “不在?” “不在!” “哦,不在……” 2、生理变化 (四)情绪理论 1、情绪的外周理论 2、情绪的丘脑理论 3、情绪的认知理论 4、情绪-脑机制的有关理论 (五)情绪的调控 认知调节:改变认知评价方式 转移调节:改变或转换环境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放松训练:自我控制 调整行为目标 增加幽默感:心理防御或应对 适度宣泄 三、意志过程 (一)概述 1、概念 意志(will)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发动或抑制 2、意志的特征*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有自觉目的的行动 (二)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动摇性和独断性) 果断性(优柔寡断和草率) 坚韧性(虎头蛇尾和见异思迁) 自制性(任性和怯懦) 思考题 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征。 遗忘规律对你有何启示?你如何针对性增强自己的记忆力? 比较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概念异同? 1、从基本情绪上分 2、从情绪状态上分 3、从情感性质和内容上分 1、从基本情绪上分四种原始情绪* 快乐 悲哀 愤怒 恐惧 类别 2、从情绪状态上分* 心境 激情 应激 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