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步骤【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如何开展现场食物和环境调查? 1、进行食物中毒现场监督检查; 2、采集食物及环境样品; 3、收集相关信息; 4、调查取证。 (二)如何进行食物中毒现场监督检查? 1、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场所、设备、工具、食物及其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现场检查或勘查,搜索造成食物中毒的污染问题; 2、制作可疑食物生产或加工的工艺流程图,并依据 HACCP 原理,分析造成食物中毒的污染点及原因。 3、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包括对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加工人员、直接为消费者服务人员的询问调查,并做好询问笔录。 (三)如何采集食物及环境样品? 1、根据食物中毒的情况或现场监督检查的情况,及时采集食物样品;对散装食品或烹调餐食应按规定,实施无菌采样、登记、运送。 2、对食品生产加工的设备、工具、物体表面,按规定实施无菌采样、登记、运送; 3、对直接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服务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采样; (四)如何收集相关信息? 向当地卫生、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了解食物供应的异常情况,以及食物中毒肇事单位以往的不良记录。 (五)如何进行调查取证? 1、依据法定程序,认真做好现场监督检查笔录、询问笔录; 2、依法进行录音、拍摄取证; 3、收集的相关资料应符合证据的要求。 步骤六 完成食物中毒调查后的工作 (一)食物中毒调查后应该做哪些工作? 1、及时对食物中毒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 2、及时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食物和环境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的资料; 3、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二)如何评估食物中毒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根据食物中毒调查的情况,对先前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现场评估。如食物中毒的事态得到控制,说明所采取的措施有效;如食物中毒的事态未得到较好的控制,说明所采取的措施存在问题,应及时修正或纠正。 (三)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食物和环境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的资料分析? 1、通过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确定可疑食物、餐次,与中毒关系; 2、运用 HACCP 原理及方法,分析可疑食物受到污染并导致食物中毒的途径或原因; 3、基于实验室检验的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食物和环境调查的情况,确定造成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定患有某病(中毒患者)和未患该病(未中毒患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食物)危险因子的情况及程度,并进行比较,以判断某因素(食物)与该病(中毒)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主要分2种,即: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成组比较法),除要求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外,无其它限制和规。 (2)病例与对照匹配,又分成组匹配和个体匹配。 3、确定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餐次 ——根据症状推测引起发病的餐次.确定中毒前3天(72小时)内重点餐次。 ——对明确诊断或疑似诊断的食源性疾病,可以利用该病的潜伏期表推定引起发病的餐次。 ——用计算患病率(attack rates) 的方法,确定引起发病的餐次 5、计算潜伏期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 Latent period)是摄入含有足够引起疾病的致病菌或毒物的食物至出现第一个疾病症状的间隔时间。因而,一起爆发食源性疾病的潜伏期只有在确定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餐次或食物后,才能计算出来。 ——潜伏期一般为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1)中位不受离奇短或离奇长的潜伏期的影响:(2)代表50%患者的发病时间。 潜伏期计算的方法如下: 用排列法计算,即将每个病人的潜伏期按最短至最长时间的顺序依次排列,取中间值即为中位数,或者偶数时,取其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这种方法适应于较少病例潜伏期的计算。 用频数表法计算 (1)列潜伏期频数分布 (2)计算中间最大数(Middle-most mummer ,MMN) MMN=[n+1]/2 MMN= =[76+1]/2 =38.5 (3)在频数分布中查中间最大数所对应的时间,即中位数。 用计算机软件求中位数。 食源性疾病调查报告的格式 1、小结(Summary) 2、介绍(introduction) 3、背景(Background) 4、方法(methods) ●流行病学方法(Epidemiologic) ●环境调查方法(Environ mental) ●实验室检查方法(Laboratory and Clinical) 5、结果(Result)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Epidemiologic) ●环境调查结果(Environmental) ●实验室检查结果(Laboratory and Clinical) 6、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