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副校长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①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和时间; ②中毒人数,主要中毒症状; ③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 ④中毒发展的趋势及已采取的措施 。 (三)学校领导召集各班主任会议 说明情况要求各班主任按正常教学进程 上课,并密切观察全体学生的身体状况,稳 定学生情绪,发现不适者及时送校医室诊 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羊群反应”。 (四)校医密切观察病情 对患病学生按情况轻重进行分类处理: 1、症状稍重由专门老师护送,用校车送 医院处理, 2、症状轻微经对证处理后在校医室观察 3、如中毒学生较多,情况紧急时,可打 120请医院派人来校急救,采取抢救措施。 (五)副校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 学生转送医院用机动车、预防服药的药品、 消毒用品到位。 (六)总务主任、食堂负责人对食堂保 存现场,保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 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及盛装可疑食物的容 器、工具、用具; 保留病人粪便、呕吐物(最好是用药 前)。要协助卫生部门作带菌检查和取证工 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 和样品。 (七)预防性服药 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发生病例较多的 二个班的同学集体预防性服药,由班主任看 服到口。 (八)新闻媒体的应对、学生家长的疏导 工作 1、对新闻媒体的应对应专人,避免众说 纷纭,口径不一。 2、及时、准确公布事故事实和真相,让 自身成为媒体的主要信息来源,以减少无端猜 测和以偏概全。 3、表明学校和相关部门态度和立场,已采 取的措施,满足公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知情权。 (九)后继追踪工作 下午上学后对没到校上课的学生由班主 任及时了解缺课的原因,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校医。 (十)总结经验 处理在事故中应负有责任的人员,制定 出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方案。 三、食药监、卫生部门调查 1、中毒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2、食谱调查; 3、食品的加工、销售过程调查; 9月29日课间餐,扬州炒饭所用的米饭为9月28日 晚蒸煮后用塑料盆盛装后放置食堂就餐大厅内的就餐 台上存放,至9月29日早上7时加入火腿、青豆、玉 米,分锅炒制,于8时制作完成 。 4、实验室检查 ; 学生用饭盒、留样食品细菌检测培养为腊样芽胞 杆菌阳性。 结论: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中毒食品主要为剩米饭、甜酒酿、剩菜、甜点心及乳、肉类食品。 中毒多因食品在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和放置时间过长,中毒季节以夏季、秋季为多。 蜡样芽胞杆菌在15℃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放在低温保存。 四、应吸收的经验教训 存放条件不当 课间餐扬州炒饭所用的米饭为9月28日晚蒸煮后用塑料盆盛装后放置食堂就餐大厅内的就餐台上存放,违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第二十三条第(六)款“在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的规定。 四、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 目的 总结事件调查处置全过程。 确定事件性质、肇事单位、发病人数、食品、原因等。 内容 事件发生情况。 调查情况。 分析情况。 事件性质。 食安办、卫生部门、食药局共同研究确定。 事故确认根据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及其他食物中毒有关诊断标准进行,主要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病人的潜伏期。 中毒特有表现。 实验室诊断资料(为确定病因而进行)。 事故确认的依据 食物中毒应符合下列特点: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事故确认的标准 各类调查报告的要求 专业性报告(事故认定用):概况、经过、方法、结果、分析、结论。 行政性报告(行政报告用):简化专业内容,强化事故责任(包括企业和监管部门)和今后监管建议。 诉讼用报告:强调与标准、法规的印证,建议不要有过多统计检验和分析推理内容。 专业性报告 事故概况 发生时间、地点 中毒人数、主要中毒表现 事故发生大致经过 调查内容、项目与方法 调查对象与数量 病例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