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卫生应急处置【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调查食物中毒发生期间该中毒单位的行为。引起中毒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义务主动配合调查,除对患者积极组织治疗外,还应保护好现场,停止食用和出售剩余的可疑食品,剩余的可疑食品及工具不得清洗、消毒和销售。 四、样品采集与方法 现场调查人员应尽一切努力完成对中毒发生现场可疑中毒食品的样品采集工作,为了查明食物被污染的途径,应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采样,按可疑食品的原料来源和加工制作环节,采集食品原配料、食品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等样品。 根据具体情况采集病人吐泻物、血液样本。 采样时应出具采样单。 食物中毒检验样品及采样方法 样品种类 采样数量 采样方法 粪便 2ml(g) 置样品容器 呕吐物 50-200g 置样品容器内 血液 5ml 静脉无菌采样 尿液 30-50ml 取清洁中段尿 固体食品 200-500g 置样品容器内 液体食品 200-500ml 摇匀后置样品容器内 细菌性食物中毒肛拭检查细菌培养液(6支管) 肉汤----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碱性蛋白胨----培养2号菌; 亚硝酸盐增菌液----沙门氏菌; 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副溶血性弧菌; GN增菌液----痢疾、致泻性大肠菌; 1%盐胨水----弧菌;流行病学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采样的品种: 病人----呕吐物、血液、尿液、大便、 现场----剩余食品、食品容器、加工用具表面等,还要采集厨师和直接接触食品人员的手拭、肛拭等。 采样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 1、对腹泻病人要注意采集粪便和肛拭 2、对发热病人注意采集血液样品 3、对怀疑化学性食物中毒应采集血液和尿液 4、无剩余可疑食品时应采集相关容器、用具、抹布等涂抹样品。 采样方法: 尽量采集污染的样品; 以查明原因为原则,并运用专业知识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检验项目,可提高阳性查出率。样品应迅速送实验室检验; 采样和送样过程要防止污染,做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需注意无菌操作,夏季送检样品时应注意冷藏; 送检样品必须标明名称、编号、采样日期,严密封闭包装,并向实验室说明中毒情况、检验目的和重点,以便缩小检验范围; 各种样品的数量应保证检验项的需要,并能保存一部分以便复检。 对一起发病规模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不一定全部采样,但一般至少应采集30-50%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的检验样品,同时应采集部分具有相同进餐史但未发病者的同类样品作为对照。 病例确定:通过现场核实的发病情况和进食情况分析,提出确定病例的标准,按确定的病例标准对现己发现或报告的可疑病例进行鉴别。 调查情况的初步分析 病例确定标准: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常是72小时内)有共同进餐史的人群中凡发生呕吐或腹泻症状者(24小时内发生3次以上稀便或水样便者)作为食物中毒的病例。这个标准,不仅包括临床诊断,还包括流行病学标准。72小时时间范围通常是食物中毒感染的潜伏期。另外可参考以下方面: 1)、计算病人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频率,确定人病人的突出症状与伴随症状; 2)、按临床发病情况确定病人中毒轻重; 3)、按是否有医师诊断确定病例是否为临床诊断病例。 按病例发病时间绘制发病流行曲线,分析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特点及其联系,确定可能的致病因素 绘制病例发病场所或地点分布图,分析病例发病地区分布特点及其联系,确定可能发病场所或地点。 对病例的初步流行病学分析 分析事件可能发生原因 根据确定病例标准和病例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合潜伏期长短,提出是否是同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哪种类型的食物中毒的初步意见,并就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可疑中毒食品及其来源、中毒原因及可能发生经过、进食可疑中毒食品的时间、地点等提出假设,以指导抢救病人和进一步开展的调查及中毒控制工作,提出控制本次食物中毒必须立即采取的防止中毒扩散的控制措施。 中毒现场的处理 细菌性食物中毒 ●引起中毒的固体剩余食物,要煮沸15—30分钟;液体食物可用漂白粉消毒、消毒后废弃 。 ●炊具、食具、抹布和食品容器,加工冷藏设备和工具等可煮沸15—30分钟,也可以用氯 制剂等消毒剂消毒;菜板等可用刀刮除去面层或沟、缝隙中的污物后,再用消毒剂消毒 。 以热水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厨房地面、墙壁应用消毒液消毒。 ●患者的吐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2充分混合后放置2小时)。 ●厨房、餐厅及有关场所灭蝇,杀灭蟑螂等有害昆虫和动物。 中毒现场的处理 化学性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或引起中毒的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