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九章衣原体方案.ppt

发布:2017-05-05约3.93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于细菌学范畴。 (一)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 包括原体和网状体 原体(Elementary body, EB):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直径0.2~0.4 μm,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具有强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较稳定,无繁殖能力。当进入宿主易感细胞后,宿主细胞膜围于原体外形成空泡,原体在空泡中逐渐发育,增殖成为网状体。Giemsa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 网状体,亦称始体(Initial body):体积较大,直径0.5~1.0 μm,圆形或椭圆形,电子致密度较低,无胞壁,代谢活跃,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在空泡内增殖成许多子代原体。成熟的子代原体从被破坏的感染细胞中释放,再感染新的易感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每个发育周期约48~72 h。网状体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不具感染性,Macchivello染色呈蓝色。 原体和始体的比较 (二)培养特性 鸡胚接种:6~8日龄鸡胚卵黄囊中繁殖,感染后3~6天致鸡胚死亡,并可在卵黄囊膜中找到包涵体、原体和始体颗粒。 组织细胞培养:可在HeLa、McCoy或HL等细胞中生长良好,可将接种有标本的细胞培养管离心沉淀以促使衣原体穿入细胞,在细胞培养管中加入代谢抑制物。 (三)抗原结构 属特异性抗原:位于胞壁的共同抗原为脂多糖,类似于G-菌的脂蛋白-脂多糖复合物,可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测。 种特异性抗原:大多数衣原体种特异性抗原位于主要外膜蛋白(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MOMP)上,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检测鉴别不同种衣原体。 型特异性抗原:根据MOMP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可将每种衣原体分为不同的血清型或生物型(biovar)。 (四)抵抗力 衣原体耐冷不耐热,60℃仅能存活5~10 min;在-60℃感染性可保持5年,液氮内可保存10年以上,冷冻干燥保存30年以上仍可复苏。 对常用消毒剂敏感,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灭活。 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有抑制衣原体繁殖的作用。 (一)致病性 能产生类似G-菌内毒素的毒性物质,能抑制宿主细胞代谢,直接破坏宿主细胞。 MOMP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表位易变异,在体内可逃避特异性抗体的中和作用而继续感染细胞。 热休克蛋白(HSP)能刺激机体巨噬细胞产生TNF-α、IL-1、IL-6等炎症性细胞因子。 第二节 沙眼衣原体 衣原体发现 1956年汤飞凡等首次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无可争辩地结束了半个多世纪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他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 生物分型 沙眼生物型(Biovar trachoma) 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biovar lymphogramuloma venereum, LGV) (一)形态染色 原体为圆形或椭圆形,Giemsa染色呈紫红色。原体能合成糖原,故被碘溶液染成棕褐色。网状体核质分散,Giemsa染色为深蓝或暗紫色。 (二)血清学分型 根据MOMP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将沙眼衣原体分为19个血清型,其中沙眼生物型包括15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包括L1、L2、L2a和L3共4个血清型。 所致疾病 1.沙眼 通过眼-手-眼途径直接或间接密切接触传播。由A、B、Ba和C血清型引起。早期流泪,后期结膜瘢痕、睑内翻、倒睫及角膜血管翳引起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2.包涵体结膜炎 婴儿结膜炎,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包涵体脓漏眼),不侵犯角膜,能自愈;成人结膜炎可经两性接触、经手至眼或污染的游泳池水感染,引起滤泡性结膜炎,又称游泳池结膜炎,一般经数周或数月痊愈,无后遗症。 3.泌尿生殖道感染 沙眼生物型D~K血清型引起,男性多表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可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直肠炎等;女性表现为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与盆腔炎等。 4.婴幼儿肺炎 5.性病淋巴肉芽肿 侵犯男性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常形成瘘管;亦可侵犯女性会阴、肛门、直肠,引起会阴-肛门-直肠组织狭窄。 (一)直接涂片镜检 取结膜刮片,Giemsa或碘液及荧光抗体染色镜检,观察上皮细胞浆内有无包涵体。 (二)分离培养 取感染组织的渗出液或刮取物,接种于鸡胚卵黄囊或传代细胞,再用IFA或ELISA检测培养物中的衣原体。 (三)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