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发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九章 发热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的概念,熟悉主要的发热激活物。
2、掌握发热的机制,熟悉内生致热源的产生和释放,掌握内生致热原的种类,掌握发热的中枢调节介质的作用。
3、掌握发热的时相变化及各期的热代谢特点。
4、掌握发热对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5、熟悉发热的防治原则。
二、知识点纲要
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各种原因使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调定点水平而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称为过热。
发热激活物可使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主要的外致热原有: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真菌、螺旋体和疟原虫;主要的体内产物有:某些类固醇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石胆酸和尿酸结晶等。体内能产生EP的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某些肿瘤细胞、其它如郎罕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
EP的产生包括产EP细胞的激活和细胞内EP的合成两个阶段。EP的种类包括: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等。
目前认为血液中EP可能通过血脑屏障或通过终板血管器,或通过迷走神经进入中枢,并启动体温正负调节机制。
发热的正调节介质有PGE、Na+/Ca2+、cAMP、CRH和一氧化氮;负调节介质有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脂皮质蛋白。
发热的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峰期和退热期三个时期。体温上升期时,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大于散热;高峰期时,机体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保持平衡;退热期时,调定点下移,产热则小于散热。
体温升高时物质代谢加快,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维生素相对不足。体温上升期时水钠排出减少,退散期易发生脱水。
发热病人有明显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防御机能的改变。
三、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fever 2、过热
3、endotoxin 4、IL—1
5、IFN 6、IL—6
★7、终板血管器 8、精氨酸加压素
★9、黑素细胞刺激素 ★10、脂皮质蛋白—1
11、体温上升期 12、高温持续期
13、体温下降期
(二)、填空题
1、由于 ① 的作用使 ② 上移而引起 ③ 性体温升高为发热。
2、能够产生和释放EP的细胞称之为 ① ,当这些细胞与 ② 结合后始动EP的合成。
3、目前认为发热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能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 ① ,另一个是 ② 。
4、发热中枢介质可分为 ① 和 ② 两类。
5、在体温上升的同时, ① 中枢被激活,产生 ② ,进而限制调定点上移和体温的上升。
6、发热中枢的正调节物质有 ① 、 ② 、 ③ 、 ④ 和 ⑤ ;负调节物质有 ⑥ 、 ⑦ 和 ⑧ 等。
7、一般认出,体温每升高 ① ,基础代谢率提高 ② 。
8、发热时心率加快,体温每上升 ① ,心率约增加 ② 。
9、对于不过高的发热又不伴有其它严重疾病者,可 ① ,否则会 ② ,对于一般发热病例,可予以 ③ 、 ④ 和 ⑤ 的补充。
(三)、选择题
[A型题]
1、正确的发热概念是
A、体温超过37℃ B、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
C、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D、散热障碍
E、产热异常
2、下列情况中属于发热的体温升高是
A、流行性感冒 B、妇女月经前期
C、妇女妊娠期 D、中暑
E、饮大量热开水
3、下列何物质属于发热激活物?
A、白细胞介素1 B、干扰素
C、白细胞介素6 D、肿瘤坏死因子
E、本胆烷醇酮
4、EP属于—类
A、磷脂 B、多糖
C、小分子蛋白 D、无机电解质
E、目前尚不清楚
5、决定内毒素致热性的主要成份是
A、多糖体 B、蛋白质
C、脂质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