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做个“开心果” 第一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3.做个“开心果”第一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3.做个‘开心果’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了解“开心果”的来历、特点以及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课时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操作,制作自己的“开心果”工艺品,体验成功乐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与交流。
4.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掌握“开心果”的制作步骤,包括选材、设计、制作和装饰等环节。
②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开心果”作品。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克服对新材料和工具的陌生感,学会正确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②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将“开心果”与故事、寓意等元素相结合,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
③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开心果”的来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开心果”创意设计的想法。
3.实验法:在制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制作乐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开心果”的制作过程,直观展示制作步骤。
2.实物操作:提供各种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开心果”的动画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开心果”的形态和特点。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开心果”的来历、制作过程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开心果”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开心果”的来历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
2.介绍“开心果”的制作步骤,包括选材、设计、制作和装饰等环节。
3.分享制作技巧,如如何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4.强调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共同制作“开心果”。
2.制作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开心果”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四、课堂提问(10分钟)
1.提问:“开心果”有哪些种类?它们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开心果”与生活、故事等元素相结合?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在制作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开心果”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寓意?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开心果”寓意的理解。
3.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开心果”所代表的积极意义。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开心果”的制作步骤和文化内涵。
2.学生回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双边互动,紧扣实际学情,重点突出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整堂课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开心果”的历史背景:介绍“开心果”的起源地、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开心果”的营养价值:探讨“开心果”所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及其对健康的益处。
-“开心果”的种植与加工:介绍开心果的种植环境、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和加工过程。
-国内外开心果产业的发展现状: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心果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市场前景和消费趋势。
-开心果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展示开心果在绘画、雕塑、装饰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开心果的故事》、《开心果的营养与健康》等,深入了解开心果的历史、文化和营养价值。
-观看纪录片:推荐与开心果相关的纪录片,如《开心果的奥秘》、《开心果的旅程》等,通过影像资料拓展知识面。
-参观农场或加工厂:组织学生参观开心果的种植基地或加工厂,实地了解开心果的生产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