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主题活动一《我是聪明的消费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docx
第二单元主题活动一《我是聪明的消费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主题活动一《我是聪明的消费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教材分析
《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是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第二单元主题活动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培养他们成为明智的消费者。通过学习消费者权益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识别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实际指导。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本,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消费者权益意识,能够识别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消费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合法权益和消费陷阱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消费场景中,解决具体问题。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消费陷阱和合法权益,增强识别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个人消费经历,分析消费决策中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消费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庭消费中观察并记录合法权益的维护情况,从而巩固所学。
5.定期进行反馈和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手一册《内蒙古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宣传册、海报,以及消费者权益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无。
4.教室布置:划分小组讨论区域,准备白板和记号笔供讨论使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购物时遇到过什么问题吗?有没有被误导的时候?”
-学生分享个人经历,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那么,如何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呢?”
-教师宣布本节课的主题《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概念,包括合法权益的定义和重要性。
-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真实的消费者权益案例,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消费陷阱。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识别合法权益,包括查看商品标签、了解售后服务等。
-用时5分钟,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的聪明的消费行为。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涉及识别合法权益和消费陷阱,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相互交换答案,小组内讨论,纠正错误,用时3分钟。
-教师挑选几份练习答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错误原因,用时5分钟。
4.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10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你在购物时遇到了权益受损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强调正确的维权方法。
-教师设计一个模拟购物场景,学生分组扮演消费者和商家,实践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点评并总结,用时10分钟。
5.情境模拟与核心素养拓展(10分钟)
-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如“你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发现食品标签信息不全,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并模拟与商家交涉的过程。
-每组展示模拟过程,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总结学生在情境模拟中的表现,强调消费者权益意识的重要性,用时10分钟。
6.结束语(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庭消费中记录一次维护权益的经历,并写下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消费者权益问题,提高自己的消费素养。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我是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节课的学习后,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显著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概念,了解合法权益的定义和重要性。他们能够识别常见的消费陷阱,如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商品等,并掌握了一定的维权方法。
2.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学习和小组讨论,学生提高了分析消费现象的能力。他们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消费场景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实际应用:学生在模拟购物场景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在与商家交涉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4.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