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主题活动二《寻访普通劳动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docx
第四单元主题活动二《寻访普通劳动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寻访普通劳动者》是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教材第四单元主题活动二的内容。本课旨在通过寻访普通劳动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的文化知识,能够理解和描述一些常见的职业。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职业的内涵和劳动者的价值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能力方面,四年级学生的观察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仍然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访谈收集信息,但独立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潜力,但往往缺乏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
在素质方面,四年级学生对于劳动者的尊重和认可度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某些职业的偏见或误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各异,有的学生可能较为自律,有的则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完成任务。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教师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职业,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录音设备、相机
-课程平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
-信息化资源:网络数据库、职业介绍视频、劳动者访谈资料
-教学手段:访谈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观看关于不同职业的视频,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日常挑战。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寻访普通劳动者》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你认为哪些职业对社会贡献最大?”、“劳动者的工作有哪些辛苦和快乐?”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和提交的问题清单来评估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学生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劳动者的工作环境。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学生可能会记录下对某个职业的惊讶或好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不同职业,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关于普通劳动者的感人故事或视频,引出《寻访普通劳动者》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尊重劳动的价值,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通过讲述环卫工人的工作故事来强调他们的辛勤付出。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者的工作,如模拟一天环卫工人的工作流程。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思考如何尊重不同职业的人。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劳动者的工作,例如,在角色扮演中扮演一名农民,体验农作的辛苦。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尊重劳动的价值。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尊重劳动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尊重劳动的价值。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寻访普通劳动者》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自己了解的劳动者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劳动者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劳动者的故事》、网站上的职业介绍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例如,指出学生在描述劳动者时可以更加具体和感人的地方。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