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教学目标的设置、陈述与分析.pptx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六版)
第九章教学目标的设置、陈述与分析
CONTENTS目录教学目标的设置1教学目标的陈述2教学目标的分析3
PART01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置01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一、教学目标的含义与功能(一)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经过教学之后,期望学生学到的东西,即教学之后学生能够有所“得”。学生新学到的东西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技能,还可以是态度。可以从内容与表现两方面来描述教学目标。内容是指某一专题的实质,通常体现为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表现是指学生对内容能做些什么,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一、教学目标的含义与功能(二)教学目标的功能1.教学目标能指导教学的过程与方法2.教学目标能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3.教学目标能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二、指导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领域。1.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1)事实性知识(2)概念性知识(3)程序性知识(4)元认知知识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二、指导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二、指导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2.情感领域目标分类学(1)接受(注意)(2)反应(3)价值化(4)组织(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二、指导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学(1)知觉(2)定向(3)有指导的反应(4)机械动作(5)复杂的外显反应(6)适应(7)创新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二、指导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置三、教学目标的设置设置教学目标就是确定这两种重要成分的具体内容,换言之,设置教学目标就是教师确定教什么内容以及学生针对内容能够做出怎样表现的过程。这项工作的重点和难易程度因学科不同而有所变化。目标设置的理论仅仅提示教师可以在某个或某些方面设置教学目标,但在某个方面要不要设置目标,要视教科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在实际的目标设置中,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只有智慧技能方面的一两个目标可以设置,其他几类都没有目标可以设置。
PART02第二节教学目标的陈述02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陈述一、教学目标陈述中的问题(一)以教师为主体来陈述教学目标(二)将学习的过程陈述为教学目标(三)陈述教学目标时用语含糊(四)误将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作为教学目标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陈述二、克服教学目标陈述含糊性的技术(一)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技术马杰于1962年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行为目标的理论与技术。行为目标有时也称作业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马杰提出,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陈述二、克服教学目标陈述含糊性的技术(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技术格伦兰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因此,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但这些内在的变化不能直接进行客观观察和测量。为了使这些内在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还需要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陈述二、克服教学目标陈述含糊性的技术(三)知识与认知过程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技术这一技术源自修订后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该分类学认为,教学目标涉及知识与认知过程两种成分的结合,清晰陈述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要清晰地陈述出这两种成分及其结合方式。第一种方式适合陈述与记忆、理解、运用三种认知过程有关的教学目标,其具体的陈述格式是“认知过程+知识”,其中认知过程常用动词表示,知识常用名词表示。第二种方式适合陈述与分析、评价、创造三种认知过程有关的教学目标,其具体的陈述格式是“知识+认知过程+对象”。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陈述二、克服教学目标陈述含糊性的技术(四)表现性目标陈述技术艾斯纳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目标只能作为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一种可能的补充,教师千万不能依赖这种目标,不然,他们在陈述目标时又会回到传统的老路上去。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陈述三、良好陈述的教学目标实例例1:《朗读技能中的“重音”指导》(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教学目标。1.提供带有重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