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怀疑与学问(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docx
19怀疑与学问(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怀疑与学问》为主题,旨在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出疑问、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将围绕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掌握文章主旨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课文《怀疑与学问》,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怀疑的精神去审视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理解怀疑在学问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精神和学术诚信的认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通过批判性阅读,提升对文本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关于怀疑与学问的基本观点和论据。
②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有逻辑的论述。
③能够运用怀疑的精神,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怀疑在学问中的积极作用,避免误解为否定一切。
②培养学生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而非表面的、无意义的问题。
③指导学生如何结合课文内容,将怀疑精神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怀疑精神的看法和应用实例。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课文重点和难点,增强视觉效果。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3.互动平台,利用教学软件开展线上讨论和问答,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疑问引入,例如:“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令你们好奇或疑惑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怀疑的重要性,并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怀疑与学问》。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介绍作者及其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然后,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明确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怀疑精神去审视知识。
②讨论环节,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课文中提到的怀疑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你认为怀疑精神对学问的发展有何影响?
-如何在学术研究中正确运用怀疑精神?
③总结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有深入理解。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给出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现场思考和回答,以检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例如:
-请用课文中的观点解释一个你曾经怀疑过的知识。
-举例说明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怀疑精神在学问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勇于提出疑问,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写一篇关于《怀疑与学问》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收集一个与怀疑精神相关的学术案例,下节课分享。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怀疑论者的思考方式》(作者:未知)
-《科学精神与怀疑精神》(作者:卡尔·波普尔)
-《学问的敌人:盲目接受与否定一切》(作者:未知)
-《怀疑的力量: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作者:朱迪思·汉弗莱)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深入研究怀疑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
-探究怀疑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例如在科学研究、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中的应用。
-分析怀疑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保持怀疑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如《怀疑与学问》、《批判性思维》等,以加深对怀疑精神的理解。
-参与线上论坛或讨论组,与其他同学或专家就怀疑精神及其应用进行交流。
-观看相关视频讲座或纪录片,如《怀疑者的视角》、《科学精神探索》等,以拓宽知识视野。
-结合自身学科背景,思考如何在专业学习中运用怀疑精神,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或假设。
-尝试撰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探讨怀疑精神在某一学术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影响。
-定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估怀疑精神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这种能力。
反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