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五四制).docx

发布:2025-01-11约3.1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五四制)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习作:这儿真美》,是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五四制)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的美景,提高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手法表达对美的感受。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本单元前面的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已经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和描绘手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描绘和表达美景,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手法,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和感受。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训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4.实践创新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观察、思考和创作的习惯,提高写作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学生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书写和拼音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课文,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2.能力层面: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尚需引导和培养。他们在写作方面已有一定的词汇积累,但还需提高运用词汇和句式的熟练度。

3.素质层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探索精神。他们善于观察周围环境,但有时缺乏深入思考和细致描绘的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然而,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抄袭等不良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纠正。

此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积极,但对写作习作的兴趣可能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写作感到恐惧和抗拒,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写作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五四制)教材,以便于学生对照课文进行学习和写作练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习作:这儿真美》相关的图片、自然风光视频片段,以及描绘美景的范文,以供学生参考和启发灵感。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以便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活动。

4.教室布置:将教室环境布置得简洁、舒适,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组讨论,以及进行写作练习时的个人空间。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开篇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秋天的美景,谁能告诉我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处风景?”接着,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笔来描绘我们心中的美景,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文字感受到这份美好。那么,让我们一起进入《习作:这儿真美》的学习吧。”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中的美景描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和句式来表达对美景的喜爱。接着,讲解本次习作的要求,包括选材、构思、表达等,并给出一些写作技巧,如如何观察美景、如何选择描绘的角度、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等。期间,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巩固练习(10分钟)

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准备后,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场景或主题,如“公园里的秋天”,让学生现场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关键词或句式,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进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反馈。然后,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如观察的细致、表达的生动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写作。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写一篇短文,描绘那里的美景。同时,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语言的表达和结构的安排,鼓励他们发挥创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最后,预告下一次课的内容和作业的提交时间。

教学资源拓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文学作品:《习作:这儿真美》这一主题可以拓展到中国古典诗词中对于美景的描绘,如《望庐山瀑布》、《题临安邸》等,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中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表达。

-环保教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