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docx

发布:2025-03-06约3.3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X月X日第X节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创作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世界的认知逐渐丰富,情感表达趋于细腻。在知识层面上,他们对古诗词有一定的接触,但理解深度有限,对古典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不足。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他们好奇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有待加强。

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阅读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积极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对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学习,学生的背景知识有限,可能难以理解诗人与王昌龄的友情以及诗中的情感表达。

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本节课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

2.设计“诗歌解读”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诗人情感,提高对诗歌意境的感知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王昌龄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引入“诗歌创作”环节,鼓励学生模仿诗人的风格,创作自己的抒情诗,提升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王昌龄?他是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给好友王昌龄的。你们想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吗?”

展示王昌龄的画像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简短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基本概念、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结构特点。

过程:

讲解诗歌的定义,介绍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的标题、作者、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3.诗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杨花落尽子规啼”,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哀愁和离情。

探讨诗人的情感变化,从对友人的怀念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诗歌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诗歌中的意象”、“诗歌与人生”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人的情感表达、诗歌的结构特点等。

强调诗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诗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闻王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