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

发布:2025-03-17约4.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2019)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第4.1节“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本节课主要围绕我国常见地貌类型展开,包括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这些地貌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为后续学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地理空间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图,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感知和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地貌形成的过程,增强实践操作技能。

3.增强学生地理科学素养,通过学习地貌类型的特点和成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貌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地形地貌的基础知识,如山脉、河流等,但对于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具体地貌类型的特征、分布和形成原因的认识相对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生普遍对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抱有好奇心,对地貌类型的学习兴趣较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较快地理解和记忆地貌特征。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视觉学习,通过图片和地图来理解地貌;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听觉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讨论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地貌类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地貌类型的特征和成因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区分不同地貌的细微差别;二是空间想象能力不足,难以将抽象的地貌概念与实际地理环境联系起来;三是对于地貌形成过程的科学解释可能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地貌类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缺乏认识,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地貌类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同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貌形成原因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地貌类型的“地貌代言人”,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地貌特征和形成过程,增强学习趣味性和参与度。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貌类型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地貌,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地貌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如黄河三角洲的形成、青藏高原的隆起等,引导学生分析地貌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常见地貌类型”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何区分高原和平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地貌类型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貌类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貌类型的图片,引出“常见地貌类型”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貌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结合实例如青藏高原、华北平原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预习成果,分享自己对地貌类型的理解。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为什么盆地地区多河流?”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地貌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貌类型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貌知识的运用。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貌类型的知识点,掌握地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