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突破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6
【志鸿优化设计】2015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突破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据此完成第1~3题。
1 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
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C.陆地上生活活动场所丢弃的垃圾
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
2.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
3.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解析:第1题,“垃圾岛”主要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第2题,北大西洋暖流不会影响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分别向南、北流动,不利于废旧塑料袋的聚集。第3题,该“垃圾岛”显然不会大规模影响到洋流和当地气象条件,也不会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但如果海洋动物不慎吞下其中的塑料垃圾,会因无法消化而危及生命。
答案:1.C 2.A 3.A
4.2011年6月4日新华网杭州报道,近日,宁波、舟山等地发生多人食受赤潮污染的淡菜后出现腹泻。昨天,省环保厅发布《2010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去年,浙江省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22次,累计发生面积近3 682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2次。据此完成第4~5题。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C.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生活无关的自然现象
5.下列水域中最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解析:第4题,赤潮是人类向海洋中大量排放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所造成的一种海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所以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第5题,赤潮的发生往往取决于海水的温度、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海湾的形状。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农业中的化肥淋失,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且珠江口纬度低、水温高,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上珠江口呈喇叭状,受海洋影响小,不利于污水扩散,最易发生赤潮。
答案:4.D 5.D
6.一艘载有4 000多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遭遇暴风雨后发生断裂,导致至少1 300吨重油流入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刻赤海峡。这一地区的海洋生物将面临严重的威胁。要恢复刻赤海峡的生态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据此完成第6~7题。
6 若石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流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解析:第6题,若石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说明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或者海水受到严重污染,鱼类中毒死亡。第7题,处理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利用吸油毡、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答案:6.C 7.B
8.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市垃圾产量将达到4.27亿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8~9题。
8 造成我国城市垃圾不断迅速增长的原因包括( )。
①新兴农业的快速发展 ②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
③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④工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城市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城市垃圾处理的趋势,城市垃圾可以用来( )。
①发电 ②生产沼气 ③生产无机复合肥 ④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8题,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它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良的消费习惯及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关,与农业生产,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