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符合对象 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综合考法 5 语言表达鲜明的方法 1.恰当选用词语 2.恰当选用句式 3.恰当运用修辞 1.恰当选用词语 选用动词、形容词、副词时,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 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时,要关注语境,根据在表达时的不同态度和感情,选择词义的褒贬。感情色彩鲜明的褒义词、贬义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有时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 2.恰当选用句式 可以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句或反问句来加强语气,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而强烈。 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恰当运用修辞 要体现语言表达的鲜明,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其中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 综合考法 1 语言表达简明的方法 1.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3.避免含糊,消除歧义 4.防止重复,删除多余 1.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须每一句话都围绕既定中心,而游离中心和话题的内容应删去。不过仅仅围绕中心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重点。 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必不可少的。若不用必要的复指成分,就会啰唆。 3.避免含糊,消除歧义 在语言运用中,一些句子往往由于运用兼类词、多义词或因语序不当、标点不当产生了歧义,从而影响了语意表达。为达到语意明确清晰的目的,就要注意遣词用句,避免语意含糊,从而消除歧义。消除歧义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添加语境法。 如:“我想起来了。”前面加上“经过他的提示”,或后面加上“睡着真不舒服”等,歧义即可消除。 (2)变换词语法。 此法主要运用于由以下情况造成的歧义: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如:“山上的水宝贵,我们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把句中的“晚上”改成“最后上来”,就消除了歧义。 (3)加注标点法。 如:“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加上标点,变为:“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或“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这样表意就明确了。 (4)调整语序法。 如:“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调整为:“外商投资的一个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歧义就可以消除了。 4.防止重复,删除多余 要注意辨析语段中的词语是否存在词义包容、交叉或重复的情况。若有,要考虑删除,还要尽量删除语段中可有可无的文字,以确保表达的简明。 综合考法 2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1.抓中心 2.理思路 3.找标志 1.抓中心 可以通过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括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来抓住语段的中心。一个语段的中心句往往放在句首或句尾。 2.理思路 从文体的思路来看 ◆记叙文的句序常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序。 ◆议论文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括句放 在后面;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 ◆说明文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而材料内 部又往往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 此外,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了一种情况,后面就必须与之能够照应统一。因此,必须对语段进行通盘权衡,而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从逻辑关系来看 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转折、递进、因果、条件、解说等关系。排列句序时,可以抓住这些关系,理清句序。另外,还要尽可能地找出必然关联的句子。 3.找标志 (1)暗示性的词语。 “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置在后; “同时”,表示并列关系,位置在后; “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对、相反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语句; “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 “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的先后; “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 “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