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重构探索.docx
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重构探索
摘要: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及突出的整体育人优势,能够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价值。为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构,教师需要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视角,明确重构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既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跨学科能力,又要创新语文教学方式,使得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生活,跨越学科界限,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对小学语文教学重构的价值,根据学科特色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推动语文核心素养落地落实。
一、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重构的目标
(一)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跨学科能力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构的根本目标就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借助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实现学科之间的协同育人。
(二)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培育学生跨学科素养
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创新语文教学方式,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学习观。跨学科的语文课程注重综合性问题处理,学习过程具有动态性,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推进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整合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通过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多学科间的协同育人,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1]。
二、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重构的价值
(一)拓宽学习领域,延伸语文课堂视域
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授,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它鼓励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习领域。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能彰显语文学习内容的广域性,采取跨学科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助于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方法、技能以及思维的链接,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走向生活的多维教学。这种教学致力于语言文化能力的全面培养,重视对多元文化和道德精神的深入探索,以此推动学生的学习领域与语文课堂的教学视域广泛拓展,从而有效助力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参与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运用。
(二)跨越学科界限,延伸学科教学范围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打破传统学科教学的界限,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空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各个学科往往是相互独立的,学生很难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和贯通。而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下,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形成综合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先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探讨诗词的文学价值;再引入地理知识,了解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其地理位置,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共同设计跨学科的教学任务。
(三)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各种形式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完成,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由此,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自主实践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重构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重构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重视教学内容重构。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科内容的整合,而整合学科内容的前提是明确跨学科学习任务的主题。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每个学段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不仅明确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提示。其中,第三学段的跨学科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体验与感知、研讨与设计,拓展学习时空,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知识,分享多种形式的成果。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体验、合作、创新、分享四个主题,这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处理事务的主要方式。
例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模块,主题是“聊聊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