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说课稿 (新版)济南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说课稿(新版)济南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说课稿(新版)济南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过程和意义,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同时增强对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尚处于基础阶段,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如植物的基本结构、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在光合作用之前,学生可能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验验证。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物学普遍持有好奇心,尤其是对植物生长和自然环境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的实验操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二是实验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实验误差和结果的解释;三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相结合的难度。此外,学生可能对复杂的概念和过程感到抽象,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以便查阅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实验器材:准备光合作用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光源、植物样本等,确保实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实验操作台整洁,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那么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在光下进行生命活动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1.光合作用的概念
(1)师:请大家阅读课本中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
(2)生: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师:很好,大家已经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2.光合作用的原理
(1)师: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内容。
(2)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实验,验证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存在。
(3)生:实验步骤:取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光下和黑暗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叶子的变化。
(4)师:请大家分享实验结果。
(5)生:在光下的叶子比黑暗中的叶子颜色更深,说明光反应发生了。
(6)师:很好,实验验证了光反应的存在。接下来,我们再来探究暗反应。
(7)师: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主要反应物是三碳化合物,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
(8)师:请大家阅读课本中关于暗反应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9)生:暗反应是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为能量来源,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葡萄糖。
3.光合作用的意义
(1)师:光合作用对生物和环境有什么意义呢?
(2)生: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基础,它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维持了生态平衡。
(3)师:很好,大家已经理解了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2.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关注身边的绿色植物。
四、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光合作用的拓展内容,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在光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反应和暗反应。
3.光合作用的意义: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维持生态平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