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数据可视化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docx
3.3.2数据可视化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据可视化,掌握将抽象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的方法,提升数据分析与信息呈现的能力。结合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的课程内容,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操作,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的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数据可视化的学习,学生将提高对信息价值的敏感度和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能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发展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在面对复杂数据时,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效信息呈现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相关基础,包括计算机操作、Excel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数据的简单处理。他们已经能够理解表格数据的录入和基本的数据整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在数据可视化的应用上,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数据转化的效果,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能力上,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个体差异较大。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直观、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对于理论讲解可能较为排斥。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数据可视化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数据可视化概念的理解、Excel高级功能的操作不熟练、对复杂数据的解析能力不足以及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如何有效地选择和设计图表类型,以及如何使图表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也是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为学生发放人教版必修1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确保每人一本。
2.辅助材料:收集与数据可视化相关的图片、图表及教学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计算机设备,安装Excel等数据可视化软件,确保网络通畅。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一台电脑,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那么如何让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数据可视化,让数据“说话”。请大家打开教材第3.3.2节,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探究数据可视化的概念与作用
1.自主学习:
请大家阅读教材,了解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课堂讨论:
(1)提问: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数据可视化就是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图形、图表等直观的形式,以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3.案例分析:
展示一些数据可视化的实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数据可视化的作用。
三、学习数据可视化的类型与特点
1.教师讲解:
(1)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散点图等。
(2)讲解每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课堂互动:
(1)提问:哪种图表最适合展示时间序列数据?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折线图最适合展示时间序列数据。
四、动手实践:制作数据可视化图表
1.实验准备:
(1)为学生提供一份含有数据的Excel表格。
(2)讲解Excel中制作数据可视化图表的基本步骤。
2.实验操作:
(1)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据集进行可视化。
(2)指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3)监督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并及时给予指导。
3.成果展示:
(1)每组展示制作的数据可视化图表。
(2)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深入探究:数据可视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1.案例分析: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可视化实例,如股市走势图、人口分布图等。
2.课堂讨论:
(1)提问:数据可视化在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数据可视化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六、总结与拓展
1.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数据可视化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2)强调数据可视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拓展: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作一份关于学校某项活动的数据可视化报告。
(2)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学会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可视化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下课!
教学资源拓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数据可视化工具:除了Excel之外,还有许多专业的数据可视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