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说课稿2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2-25约2.6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地图解读、实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地理位置,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观察力,通过地图识别和地理信息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2.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对地理环境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国家地理的热爱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和空间分布。

难点:地图信息的解读和空间观念的形成。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2.利用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人文活动的关系。

3.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地图绘制和地理信息查找,增强空间观念的实践应用。

4.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学习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以便查阅相关章节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中国地理位置图、地理现象视频等。

3.实验器材:无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地图挂图,确保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讨论地理位置信息。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我国疆域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在哪里吗?中国的版图有多大?有哪些特点?”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地球的基本知识、经纬网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我国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范围等。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地图,如东部沿海、西部高原等,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多样性。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对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实际意义。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张中国地图,标注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要素。

-要求学生课后收集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教学过程详细安排如下:

1.导入(约5分钟)

-展示我国疆域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在哪里吗?中国的版图有多大?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地球的基本知识、经纬网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我国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范围等。

-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地图,如东部沿海、西部高原等,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多样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对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实际意义。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张中国地图,标注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要素。

-要求学生课后收集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学生学习效果

一、知识掌握方面

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我国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范围等。

2.学生能够识别和解读各种类型的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3.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对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如季风气候的形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等。

二、能力提升方面

1.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能够从空间角度分析地理问题。

2.学生地理观察力增强,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地理图像。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