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说课稿)-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docx
第二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说课稿)-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二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说课稿)-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性,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联系课本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通过探究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直观想象,感受数学与图形的关系;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通过对称性推导出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公式;强化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理解函数对称性质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次函数的基本知识,了解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函数图像变换。他们对坐标轴和点的坐标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可能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性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般规律;而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理解和形象思维。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有的则更习惯于通过公式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理解对称轴的概念、推导对称轴的公式以及将对称性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困难可能源于对坐标轴和函数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此外,学生可能对从具体实例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过程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能够跟随课本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和兴趣。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如直尺、圆规等,用于学生进行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对称轴的测量。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台布置好实验材料,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二次函数图像是什么样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抛物线形状的图片,如跳水运动员的轨迹、汽车尾气排放的轨迹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二次函数图像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二次函数图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指出对称性在二次函数图像中的独特地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的定义,强调对称轴作为对称性的关键因素。
详细介绍对称轴的确定方法,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对称轴在二次函数图像中的应用。
3.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二次函数图像,如y=x^2、y=-x^2、y=x^2+4等,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对称轴位置、对称性特点以及图像的开口方向,让学生全面了解对称性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如何根据对称性设计抛物线滑道、如何分析抛物线在物理运动中的应用等。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对称轴在工程中的应用”、“对称性对二次函数图像美观性的影响”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二次函数图像对称性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