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工艺与制作技术》课件_1.5.2三极管及其检测-电子教案.doc
淄博职业学院《电子产品工艺与制作技术》课教学方案
教师:序号:1.5.2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教学单元名称
1.5.2三极管及其检测
课时
2
教学目标
掌握三极管的基本概念
掌握三极管极性判别方法
了解晶闸管及其使用
了解场效应管的检测
教学重点
三极管极性判别方法
教学难点
场效应管的检测
目标群体
大专生。学习了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逻辑思维能力强,组织纪律性好。
教学环境
实训室
教学方法
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组织教学: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用品准备情况、学生的注意力状况等。
检查复习: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情况。方法,口头回答、黑板演算、检查课外作业等。
第1节
晶体三极管的概念
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三根电极引线以及外壳封装构成的,具有放大作用外,还能起电子开关、控制等作用。
三极管的品种很多,各有不同的用途,其分类形式主要有:
(1)按材料可分为:硅三极管、锗三极管。
(2)按结构可分为:NPN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
(3)按功率可分为:大功率三极管、中功率三极管和小功率三极管。通常装有散热片的三极管或两引脚金属外壳的三极管是中功率或大功率的三极管。
(4)按工作频率可分为:高频管和低频管。有的高频三极管有4根引脚,第4根引脚与三极管的金属外壳相连,连接电路的公共接地端,主要起屏蔽作用。
(5)按用途可分为:放大管、光电管、检波管、开关管等。
三极管引脚的极性判别
外观判别三极管的极性
(1)金属外壳封装的三极管的引脚判断
(2)塑料封装三极管的引脚判断
(3)其他封装三极管的引脚判断
晶体三极管性能的检测
1.三极管穿透电流ICEO的测试
穿透电流ICEO是一个反应三极管温度特性的重要参数,ICEO大或ICEO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明显,说明三极管的热稳定性差。
ICEO的检测方法:对于NPN管来说,将黑表棒接C极,红表棒接E极,测量C、E之间的电阻值。一般来说,锗管C、E之间的电阻为几千欧至几十千欧,硅管为几十千欧至几百千欧。
2.晶体三极管好坏的检测与判断
检测方法:用万用表的Rx100或Rx1k电阻挡测量三极管两个PN结的正、反向电阻的大小,根据测量结果,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1)若测得三极管PN结的正、反向电阻都是无穷大,说明三极管内部出现断路现象。
(2)若测得三极管的任意一个PN结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小,说明三极管有击穿现象,该三极管不能使用。
(3)若测得三极管任意一个PN结的正、反向电阻相差不大,说明该三极管的性能变差,已不能使用.
第2节
晶闸管及其使用
晶闸管又称硅可控整流元件,简称可控硅SCR。是一种实现无触点弱电控制强电的器件。该器件具有承受高电压、大电流的优点,常用于大电流场合下的开关控制,在可控整流、可控逆变、可控开关、变频、电机调速等方面应用广泛。
晶闸管主要有单向晶闸管和双向晶闸管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1.单向晶闸管
单向晶闸管是一种由PNPN四层杂质半导体构成三端器件,其间形成J1、J2、J3三个PN结,引出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等三个电极,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按照PN结的分布和连接关系,单向晶闸管可以看做是由一个PNP三极管和一个NPN三级管组合结构。
2.双向晶闸管
双向晶闸管是在单向晶闸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半导体器件。它是由NPNPN五层杂质半导体构成的三端器件,同样具有三个电极,即两个主电极T1、T2和一个控制极G。
双向晶闸管相当于两个单向晶闸管反向并联,共用一个控制极,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正时,T2是阳极,T1是阴极。反之,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负时,T1变为阳极,T2为阴极
场效应管
1.根据结构的不同,场效应管可分为:结型场效应管(J-FET)和绝缘栅场效应管(又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简称MOS管)。
根据导电沟道的不同,J-FET与MOS管中又分为:N沟道和P沟道两种。根据栅极控制方式的不同,场效应管又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
2.场效应管与晶体三极管的性能比较
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它是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同时参与导电的半导体管,因而三极管又称为双极性晶体管(简称BJT)。场效应管与晶体三极管不同,它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且只有一种载流子(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因而场效应管又称为单极性晶体管。
3.场效应管的保存方法
由于绝缘栅场效应管(MOS管)的输入电阻很大,一般在109-1015,其栅、源极之间的感应电荷不易泄放,使得少量感应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