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作岗位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 检查轴的长度及装入套管的现行方法双手操作程序图 图 检查轴的长度及装入套管的改良方法双手操作程序图 多作业程序图 多作业程序图是以多个岗位的多名员工以及所操纵的设备为对象绘制的程序图。 用于分析研究多个岗位分工与协作关系,揭示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以上这三种程序图是以工作地上的一个岗位或几个岗位、一台或多台设备、一名或多名员工为对象,研究手工操作或机手并动操作的作业程序。力求找出节省人力、较少工时消耗、充分利用设备的最佳方案。 2.动作研究 动作研究是运用目视观察或者影片、摄像机等技术设备,将岗位员工的作业分解成若干作业要素,根据动作经济原理,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多余、重复部分加以改进,设计出以新的合理的作业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程序。 动作经济原理是指实现动作经济与减轻疲劳的一些法则。 动作经济原理包括 人体利用 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 有关工具和设备的设计 运用动作经济原理做好的工作 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工作 合并重复的工作 重新调整所有工作,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 检查各项具体操作能否简化 (二)现代工效学方法 工效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 更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达到保证劳动者在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下作业,不断地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现代工效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结合设备、工具、材料、工作地、劳动环境条件等因素系统地进行分析,在一定的外部空间环境下妥善地处理好人——机矛盾,寻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规律的最佳方法,使劳动者在从事各种工作活动时感到舒适、方便、安全,不易产生疲劳。 (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 工业工程(IE) 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定义: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第二节 工作岗位扩大丰富化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岗位扩大丰富化的基本特征与方法 一、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要求 坚持岗位工作效率与效益优先的原则。 工作岗位设计的总目标 提高岗位员工工作的生活质量以及员工的岗位满意度。 二、岗位扩大丰富化的基本特征与方法 岗位工作扩大丰富化的基本特征 肯特泽尔的八种特征 对困难应当具有挑战性。 工作变化要具有趣味性。 岗位工作之间彼此相互促进。 工作周期要延长,防止工作的单调性与重复性。 岗位任务具有同质性或统一性。 员工对工作结果应当经常地有序地得到信息反馈。 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当大的控制权。 员工对工作小组外的服务对象应当负有直接责任。 哈克曼和欧德曼的五种特征 技术差异性 任务的同质性 任务的重要性 员工的自治性 信息反馈 西舍尔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 要满足员工参与管理的要求 要满足员工对岗位工作内容更具挑战性、更富有意义的需求 要满足员工轮流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要求 要满足员工个人享有更多非物质性激励方面的要求 岗位工作扩大丰富化的设计原则 国外的设计原则 保持岗位工作任务具有一定变动率,岗位任务的变动率不宜太高或太低。 岗位工作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控制岗位工作的循环期,工作周期不宜过长或过短。 明确岗位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考评标准等。 对基本作业外的辅助性和准备性工作,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付出一定的体力脑力的劳动,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工作。 员工对本岗位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明确的认识,感觉到自己对客户或用户所作出的贡献程度。 建立岗位正常的晋升路线,对突出优秀人才要提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 在员工与主管、业务部门、职能部门以及岗位设计人员之间建立信息的沟通渠道,保证岗位信息的对称性,为岗位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轮班制度和工作小组制度。 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 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技术内容。 保证岗位员工在掌握低技能等级工作之后,向高技能等级工作发展。 鼓励一专多能,在员工掌握一个工序后工种技能之后,要使其向多工种多职业发展。 岗位员工在可能情况下,既从事生产工作,又承担一定的组织监督管理任务。 岗位工作扩大丰富化的具体应用 岗位宽度扩大法 延长加工周期。 增加岗位的工作内容。 包干负责。 甲 乙 丙 甲乙丙 B A C A B C 深度扩大法 岗位工作纵向调整 充实岗位工作内容 岗位工作连贯设计 岗位工作轮换设计 岗位扩大丰富化框架图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岗位调整 组织变革的类型 岗位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