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pdf
目录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1.1素质与素质教育
1.2综合素质评价
2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2.1全面性原则
2.2发展性原则
2.3民主性原则
2.4主体性原则
2.5差异性原则
2.6时代性原则
3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
3.1鉴定作用.
3.2导向作用.
3.3激励作用.
4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
4.1评价标准具体化,使评价易于操作.
4.2评价过程动态化,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7
4.3评价方式多样化,使评价全面客观.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摘要:改革传统的偏重考试的评价制度,构建面向全体学生
的、全面的、富有个性的、主动的发展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改
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在日常
管理中探索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素质评价是农村中小学管理
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原则、作用及要求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指导我们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性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
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而
素质教育的发展必然需要有新的评价机制的产生。对学生进行综
合素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
健康和做人的素质。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1.1素质与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
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而
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着发展的状态与水平。素质教育是指立
志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变学生的发展状态的教育。小学
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应有的基
2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良
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学生的发展状态、水
平(具体体现在“细则”的各项目及各项目的具体指标之中)直接
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1.2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
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
动。其综合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和劳动等诸多方面),评价内容的全程性(包括目标的确立、
过程中的努力与最后的评定),还有评价渠道的多样化(包括同
学、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面评价的结果)。
2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2.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切
实的评价,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二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
过程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评价其发展结果;三是对每个学生的
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有所偏
重也不能有所忽视,要平等地对每位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
2.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以促使学生的不断发展作为
本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
3
促使学生在这种评价机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从而获得更好
地成长;二是指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各项目和各指标)不
是一成不变的,它也要随着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3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项目与指标的确
立,以及最后的评定,均由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同学等多方面
合作完成,实现评价指标公开化,评价过程民主化,以保证评价
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4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综合素质评价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
2.5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在评价过程中,要承认学生在不同年龄层次
身心发展的差异,以及同一年龄层次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差异,允
许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发展水平、状态的差别,不能以完全统一
的标准去评价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
2.6时代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