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ppt
分析性研究---(2)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不良反应研究中,追踪观察服药组与未服药组某种疾病(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判断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N目标人群代表性样本Y是否时间顺序服药结局YN研究类型**双向性队列前瞻性队列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前瞻性收集资料现在时间顺序过去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将来历史性队列分析方法及统计指标(1)**01040203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的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RR=暴露组的率/非暴露组的率特异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也叫归因危险度,或叫率差,是表明暴露组与对照组发病相差的绝对值,即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AR=暴露组的率-非暴露组的率分析方法及统计指标(2)**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s,CI)是对总体参数极可能落入的数据范围作概率推断。当可信度(p值)确定以后,CI愈窄,即参数估计的精度愈高,可靠性愈好。表2吸毒者的职业构成比(%)吸毒组(1)吸毒组(2)职业人数构成比%职业人数构成比%学生41.29学生41.18无业18359.03无业18353.82个体5417.42个体5415.88工人5317.10工人5315.59司机30.97司机339.70其他134.19其他133.82合计310100.00合计340100.00在构成比中,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发生变化时,其他部分的构成比也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例:2.相对比(relativeratio,ratio):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吸毒者的职业构成比(%)职业人数构成比%学生41.29无业18359.03个体5417.42工人5317.10司机30.97其他134.19合计310100.00在吸毒人员中,无业者者是工人的3.45(倍):三、联系**无联系因果联系人为联系:机会与偏倚混杂的联系01020403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由于生物现象的复杂性,在确认因果关联时必须用流行病学判断因果关联的标准加以评判下面是较受公认的六条标准:0102关联的时间顺序(Temporalrelationship)含义为:如果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未证明某因素出现在某疾病之前,就不能承认该因素是该疾病的原因。从暴露到发病之间时间间隔不足某病潜伏期或潜隐期者也不能视为因果关联。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1)
——时间顺序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2)
——关联的强度关联强度(Strength)即暴露与结果的关联程度反映关联强度的指标:如比值比、相对危险度、相关系数等只能说强关联比弱关联更可能是因果关联,而无法确定关联达到哪个程度便可认为是因果关联或不是因果关联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3)
——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于低剂量时,少数高敏感者或免疫力低下者发病,随着暴露剂量的加大,发病者越来越多,直至低敏感者或免疫力较强者也发生疾病,最后进入平台期,此关系就是病因和疾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relationship)。暴露和效应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越明显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联的可能性越大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4)
——关联的一致性一致性(Consistency)也称可重复性或恒定性,是指在不同的人群和时间,以不同的方法进行的某因素与某疾病间关联的研究均能观察到相同的联系。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的一致性越好此关联成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越大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5)
——关联的合理性合理性(Plausibility)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客观评价:若将发现的关联视为因果关联,在科学上应言之成理。即,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相矛盾,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主观评价:研究者或评价者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支持因果假设的把握度。科学上不具备合理性不能认可为是因果关联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6)
——关联的特异性特异性的也称唯一性,含义为:某疾病(结果)只与某因素(原因)的暴露有关或某因素(原因)只引起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