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总目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教学总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难点:1、总结、概括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3、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3、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2、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3、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课时:7课时
主备人:徐学秀
第三单元教学总目标
教学总目标:
1、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3、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4、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5、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求一个数的倒数。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
5、提高学生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2、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14课时
主备人:伍银发
第四单元教学总目标
教学总目标:
1、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2、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4、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2、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4、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5、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6、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课时:9课时
主备人:伍银发
第五单元教学总目标
教学总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简单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分数分混合运算的运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应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分混合运算的运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体会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运用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课时:8课时
主备人:伍银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