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科馆员制度与高校图书馆建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议学科馆员制度与高校图书馆建设
摘 nbsp; nbsp;要: 本文从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阐释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定义与兴起,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 /7/view-7191147.htm
关键词: 学科馆员制度 nbsp; nbsp;学科馆员 nbsp; nbsp;高校图书馆 nbsp; nbsp;图书馆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新型服务模式。该制度以学科服务为中心,以学科馆员为主导,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目前,国内已经有众多高校的图书馆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反映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日趋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和主动化。
1.概念层面的学科馆员制度
1.1学科馆员制度的兴起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发端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建立起美国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分馆制”图书馆,为此该校雇佣了多名学科馆员分别负责提供人文、社会科学、科学与技术及教育学等学科的定向服务,使学科馆员的角色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此作为学科馆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图书馆主页提供了该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相关介绍。通过该校图书馆主页的相关链接,可以进入Research Coaching页面进行登记,在线填写读者姓名、联系电话、导师姓名、课程编号等相关信息,可以选择当面咨询或通过邮件、电话联系,并说明需要什么方面的学科帮助,图书馆将在两个工作日内安排一对一的学科帮助。此外,Subject Specialties页面公开了馆内所有学科馆员的姓名、研究方向、办公室所在地、办公电话和电子邮箱,并按照学科英文名称的首字母进行排序。目前该馆提供的学科服务涵盖了艺术与艺术史、商学、化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学科馆员的定义
学科馆员通常指高校图书馆为对口院系配备同时具有特定学科知识背景和图书情报知识背景的图书馆员,由其与对口院系的师生保持定期联系,了解师生在学科方面的信息需求,依此进行学科资源建设,在提供传统咨询检索等服务的同时兼顾学科文献信息的整合、研究和开发利用等。
1.3学科馆员的基本素质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意味着在职业素质方面对提供学科服务的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科馆员应当具备以下方面的职业素质。
1.3.1图书情报专业素质
图书情报工作是一项具有很高学术性、专门性和业务性的工作,掌握相当程度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是所有馆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是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基础。学科馆员更应掌握丰厚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1.3.2特定专业学科知识
学科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学科针对性,因此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学科馆员就必须具备较高程度的学科知识,这是与对口院系进行无障碍学科联系的前提条件。
1.3.3信息处理能力
图书馆是收藏了海量文献的宝库,即使单列某一学科,涉及的文献量也是十分巨大的。因而学科馆员必须熟悉相应学科的馆藏资源,拥有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这样才能从浩瀚的馆藏资源中较快查找出读者所需的学科文献信息。
1.4学科馆员的职责
1.4.1学科联络
学科馆员应当与对口院系保持经常联系,征集院系师生对学科资源建设和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并向对口院系及时通报、推荐图书馆的最新资源、服务项目和学术活动。
1.4.2资源建设
学科馆员要参与到相关学科的馆藏资源发展计划中,并促使对口院系的师生积极参与图书馆对学科资源的订购。为相关学科建立资源导航页、学科博客、学科平台和特色数据库等也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1.4.3读者服务
学科馆员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当面咨询等方式及时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学科问题,为读者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提供学术指导,对现有学科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鉴别和评价,提供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导航。
2.实践层面的学科馆员制度
2.1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高校的建立和发展
国内最早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于1998年在校图书馆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当时安排了14名馆员与12个院系的图情教授建立了联系。2006年又进一步扩大至部分专业馆。现在通过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主页可以查询该馆提供的学科服务的具体信息。除本馆学科馆员之外,清华大学图书馆还从文科和文献资源角度在各院系聘请了教师顾问。教师顾问的聘期为两年,主要负责资源建设、建议反馈和指导学科服务。目前一共为28个院系配备了32名学科馆员和教师顾问。
武汉大学图书馆也在校图书馆主页上建立了专门的版块介绍学科服务。他们将学科馆员分为文科、理科、工学、信息和医学五个学科工作组,办公地点并不局限在总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