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与服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与服务工作 周明华 2007年4月25日 提 纲 武汉大学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制度的原因与背景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构架与管理 学科馆员岗位设置、聘任与考核机制 学科馆员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科馆员工作基本内容 学科馆员工作评价 一、武汉大学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制度的原因与背景 三大因素: 高校图书馆工作自身规律发展的内在需求 业务工作深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读者服务工作的必然产物 1. 高校图书馆工作自身规律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育部2002年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履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 2. 业务工作深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立与学校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文献资源结构,形成学科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学科因素在这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立健全文献资源建设运作机制和模式,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和水平,学科特色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与标志 如何在有限的文献经费与各学科专业领域的文献需求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状态,本校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是其重要依据和立足点 3.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读者服务工作的必然产物 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文献服务保障,满足各学科各专业用户对信息的特定需求,需要制度和运行环境进行支撑 为用户提供专业性、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制度提供了系统有效的组织手段和服务机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个性化知识服务时代的到来,突破图书馆原有的基本服务形态(即基于自身拥有的馆藏、基于固定的服务部门和地点、基于通识性咨询服务提供等)的条件已经成熟,采纳学科馆员制度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首选 4. 武大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酝酿与出台 1998-99年开始进行学科馆员制度调研工作,广泛借鉴了当时国内外已建立和运行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经验 2000年,借四校合并机构重组之机,根据武汉大学图书馆自身特点设置和构建学科馆员制度 2001年定岗聘岗之时,正式实施并运行学科馆员制度 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构架与管理 1. 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构架 依据学校的学部与院系的划分,设置的学科馆员岗位工作范围要求基本覆盖本校全部现有学科 武汉大学现有四个校区、六大学部、36个院系的学科分布情况: 人文科学学部:文学、历史、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艺术 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构架与管理 武汉大学现有四个校区、六大学部、36个院系的学科分布情况:(续) 社会科学学部:信息管理、经济与管理、法学、政治与公共管理、教育科学、社会学 理学部:数学与统计、物理科学与技术、化学与分子科学、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 工学部:水利水电、电气工程、动力与机械、城市设计、土木建筑工程学 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构架与管理 武汉大学现有四个校区、六大学部、36个院系的学科分布情况:(续) 信息科学学部:计算机科学、遥感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国际软件、测绘学、印刷与包装技术 医学部:药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科学、临床医学 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构架与管理 2. 学科馆员建制与所属部门 学科馆员虽然有统一建制,但工作地点却不集中在一个工作部门,而是分散在四个校区的四个分馆和四个直属院系资料室 其建制原则为“岗位集中,业务集中,考核集中;分散地点,分散管理,分散服务” 学科馆员的行政隶属部门基本均属于对外服务部门,内部业务部门(如采编部)一般不设学科馆员岗位,其初衷是要求学科馆员的日常工作直接面向读者服务 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构架与管理 2. 学科馆员建制与所属部门 目前绝大多数学科馆员岗位分布在总馆信息服务中心、分馆参考咨询部门、专业学科阅览室、院校资料室 2001-2003年第一个聘期,16名学科馆员分管全校与之相关的工作 2003-2005年第二个聘请,15名学科馆员分管全校与之相关的工作 2005-2008年第三个聘期,17名学科馆员分管全部院系的工作 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构架与管理 3. 学科馆员管理机制 采用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业务由横向工作组跨部门管理,人员由所在部门实行行政管理 学科馆员工作由主管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咨询服务的副馆长直接负责 主管馆长通过学科馆员工作组管理学科馆员的业务工作,主管馆长任工作组组长 工作组每年向馆务会汇报工作,并接受馆务会的监督、审核与质询 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基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