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中的应用 王春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中的应用 王春侠
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90例早期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5例于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实验组45例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孕妇的镇痛效果、宫口松弛情况以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孕妇镇痛效果、宫口松弛情况及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显著,起效快,消除快,对孕妇呼吸抑制干扰小,镇静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人工流产术
目前,我国避孕失败的主要措施以及结束早期妊娠的重要方法是人工流产术[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逐渐增强,对人工流产术无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人工流产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孕妇却要忍受手术引发的痛苦,尤其是有过剖腹产术经历及未曾生育的妇女,痛苦刺激更加显著,使其对于人工流产术产生恐惧。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异丙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缓解病患的疼痛。由于异丙酚的镇痛效果不显著,需加重异丙酚的含量,使得手术危险性增加。本院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0例早期妊娠妇女,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早期妊娠妇女,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7岁,妊娠周期(6-10)周。实验前孕妇均行常规性检查,排除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肝肾病及对药物过敏病患。将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年龄18-39岁,平均(27.3plusmn;5.4)岁,体重50.2-70.1kg,妊娠期49-63天;对照组45例,年龄19-40岁,平均(28.4plusmn;6.3)岁,体重52.1-73.5kg,妊娠期50-62天。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妊娠周期、临床症状等方面表现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gt;0.05).
1.2 方法
两组产妇术前常规禁饮、禁食,排空膀胱,先选取膀胱截石位,进行消毒铺巾。挑选肘前静脉,以此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面罩吸氧,监测仪器监测孕妇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实验组首先缓缓静注1.5mu;g/kg的芬太尼,30s左右孕妇将感觉头旋,再以3mg/s速度静注2.0mg/kg的异丙酚,注意观察孕妇,若其睫毛反射消失,则立刻停止注射。满意的麻醉深度原则为扩宫产妇无反应便可开始手术[3]。手术中产妇肢体活动时,再次静注1.0mg/kg的异丙酚直至产妇不动为止。同实验组相同,对照组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单独使用异丙酚进行麻醉。
1.3 评判标准[4]
1.3.1 镇痛效果 ①无效:术中孕妇感觉明显疼痛,大声呻吟;②有效:孕妇仅轻微疼痛,情绪基本稳定,表现安静;③显效:孕妇基本感觉不到疼痛,表现自如。
1.3.2 宫口松弛状况 ①无效:需选用小于5号的宫颈扩张器通过;②有效:5.5号宫颈扩张器基本可以自如通过;③显效:6号宫颈扩张器可以自如通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lt;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镇痛效果比较 两组产妇均无镇痛无效情况,实验组镇静效果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体统计学意义(Plt;0.01)。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人工流产术数量逐渐上升,孕妇对于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无痛人工流产是人们解决早期妊娠的首选方法。无痛人工流产即在孕妇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手术,孕妇不会感觉到痛苦。手术完成后,孕妇清醒后即可回家,不需留院观察。因此,对于麻醉药的选择要求高,应具有短效、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特点。异丙酚具有起效快、时间短暂特点,适用于小型手术,因此是人工流产术的首选药物,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5]。
异丙酚为短效、新型的静脉全麻药,能使孕妇意识消失、淡化紧张情绪、抑制人流手术中的体动反应及疼痛的作用,但其单独使用会因用量大而引发麻醉过深,进而出现不良反应,常表现为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作用。而芬太尼为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