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中的应用.doc

发布:2018-01-30约2.8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中的应用 蒙城县中医院 安徽蒙城 233500 【摘 要】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单纯异丙酚进行麻醉,观察组(n=20)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期的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lt;0.05;两组患者T1、T2时间的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gt;0.05;T3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71.22plusmn;12.08 次/分,对照组为86.24plusmn;14.26次/分,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可以取得理想的镇痛效果,且对患者给药时和术中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患者清醒时心率基本恢复正常,是人工流产术的理性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人工流产;镇痛 人工流产是目前补救避孕失败最为常用的临床措施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工流产的质量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无痛”人工流产方式,麻醉药物是“无痛流产”的关键步骤,合理的使用麻醉药物可有效的减缓患者的疼痛感,传统的麻醉主要使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药物,但是临床应用发现,单纯使用异丙酚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差,因此如何有效的减低异丙酚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对于提高人工流产的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收集我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采用随机数字发分为两组,20例患者仅使用异丙酚进行常规麻醉,作为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平均孕次1.21plusmn;0.34 次,孕周12~16 周,平均孕周13.58plusmn;2.27 周,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3.16plusmn;3.23岁,对照组患者中初产妇13例,经产妇7例,平均孕次1.16plusmn;0.31 次,孕周12~15 周,平均孕周13.22plusmn;2.31 周,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3.36plusmn;3.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者年龄20~35 岁;② 患者无严重的肝、肾、循环系统疾病,无恶性肿瘤疾病;③ 患者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④ 患者及患者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⑤ 患者对异丙酚、芬太尼无过敏史。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即术前患者保持进食6 h,术前30 min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手术取截石位,缓慢静脉注射1 mu;g/kg芬太尼、2 mg/kg异丙酚,待患者眼球凝视,睫毛反射消失时[1],常规行人工流产术,术中若患者出现麻醉效果转浅,则继续静脉追加注射20~30 mg异丙酚,以保持患者处于适宜的麻醉深度。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剂量和给药方式同观察组患者。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给药时(T1)、术中(T2)、呼之睁眼时(T3)的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镇痛效果作为观察指标,镇痛效果评价,Ⅰ级:患者未出现腹痛感,表情平静,可自主安静的入睡,无肢体扭动;Ⅱ级:患者主诉腹部出现轻微的胀痛,可自主安静的入睡,未出现肢体扭动,表情较为平和;Ⅲ级:患者主诉下腹部疼痛明显[2],肢体明显扭动,表情痛苦,呻吟不止,无法自主入睡。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MAP、HR、SpO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镇痛效果进行秩和检验,alpha;=0.05。 2.结果 2.1 镇痛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Z=-2.616,P=0.009,Plt;0.05。 2.2 MAP、HR、SpO2比较 两组患者T1、T2时间的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T3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