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曾海华 (长沙市三医院麻醉科 410000)
【中图分类号】R71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132-02
【摘要】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下对人工流产的影响及对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 对1000例早孕妇女在使用异丙酚麻醉下进行人工流产,另随机选用1000例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镇痛情况、术中出血情况、宫颈扩张度、人流综合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宫口扩张度及人流综合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异丙酚 麻醉 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常用补救措施之一,由于手术比较简单,过去几乎都是在不使用麻醉镇痛的情况下进行。但临床工作中发现,孕妇处于紧张、痛苦、恐惧的状态中,部分病人由于疼痛较严重,无法配合手术,甚至出现人工流产综合症[1]。为减轻手术的痛苦以及防止人流综合症等的发生,作者自2007年以来将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0年3月来我院自动要求行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1000例,在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年龄19—42岁,平均体重(51.9plusmn;5.61)Kg,孕周6—10周,该1000例早孕产妇为无痛人流组;同期随机选择1000例早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年龄18—43岁,平均体重(52.3plusmn;6.09)Kg,孕周6—11周,所有患者均无既往心、肺严重疾患及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生殖系统感染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无痛人流组组术前4—12h禁水、禁食,麻醉前未用任何药物。入室后麻醉师用无创监护仪监测并记录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选择肘前静脉注射,用5号半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开始时用0.15ml/秒的速度给予2.0mg/kg的诱导剂量,待患者入睡,麻醉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开始手术。术中用1.7ml/mim的速度缓慢追加药量约为30~50mg,维持麻醉深度至手术结束。观察术中、术后病人的一般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人流综合症及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1)镇痛标准采用 VAs评分法,即0分为无痛,轻痛1—3分,中痛4—6分,剧痛7分;(2)宫颈扩张度,为宫颈能一次性通过 6号吸头的例数;(3)术中出血量,采用容积法,术后量杯测量负压瓶内血液;(4)人流综合症,手术中心率降至60次/min以下或者心率下降超过20次/min,以及伴有以下五项全身反应中的三项以上者:恶心呕吐、头晕、出冷汗、颜面苍白、胸闷等;术中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或血压降至80/60 mmHg以下,以及有三项全身反应者。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取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异丙酚组1000例患者均无痛,无痛率为100%;对照组1000例,无痛30例(3.0%),轻痛560例(56.0%),中痛410例(4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宫颈扩张度、人流综合症等比较 观察组顺利通过6号扩张器730例,占73%;对照组顺利通过扩张器540例,占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无痛人流组宫颈阻力明显变小,易于扩张。
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无痛人流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人流综合症,而对照组120例患者出现人流综合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宫颈扩张度、人流综合症等比较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宫颈扩张度 人流综合症
lt;15ml 15—30 gt;30 例 % 例 %
无痛人流组 1000 280 600 120 730 73 0 0
对照组 1000 300 590 110 540 54 120 12
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