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让爷爷奶奶高兴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x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让爷爷奶奶高兴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让爷爷奶奶高兴》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家人的传统美德,增强家庭责任感。
2.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学会倾听与表达,增进与爷爷奶奶的情感交流。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
4.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家庭和谐的美好氛围。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立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实际行动让爷爷奶奶高兴,包括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学会有效沟通技巧以及通过具体行为表达孝心。
-具体内容举例:例如,重点讲解如何通过倾听、陪伴、帮助和感恩等方式来增进与爷爷奶奶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识别难点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实践尊重和关爱的情感,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难点内容举例:例如,难点之一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并学会通过简单的陪伴和关心来减轻他们的孤独;难点之二是如何让学生在面对家庭矛盾时,能够运用沟通技巧来解决问题,增进家庭和谐。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家庭和谐场景、孝心行为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资料,以增强情感体验。
3.教学工具:准备纸、笔、卡片等,用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进行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家庭和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如何让爷爷奶奶高兴吗?这与我们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家庭和谐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家庭和谐的氛围。
简短介绍家庭和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家庭和谐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则。
过程:
讲解家庭和谐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家庭和谐的组成部分或原则,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家庭和谐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和谐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家庭和谐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家庭和谐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家庭和谐原则解决家庭矛盾。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家庭和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家庭和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家庭和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家庭和谐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家庭和谐原则。
7.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家庭的一周,记录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互动,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家庭中促进和谐。
8.教学反思(5分钟)
目标:教师自我反思,提升教学效果。
过程: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家庭和谐故事集:收集一些真实或虚构的家庭和谐故事,包括三代同堂的温馨故事、家庭成员间相互扶持的感人故事等,这些故事可以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和谐的意义。
-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提供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研究报告或文章,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社会实践案例:收集一些社区或学校组织的学生参与家庭和谐建设的案例,如孝亲敬老活动、家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