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优课教学设计0.doc

发布:2023-02-13约1.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望洞庭》教课方案 教课目的: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依靠课文插图或经过理解古诗粗心;课外吟诵刘禹 锡的其他古诗。 3:感悟古诗的境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 对洞庭湖的喜欢和赞叹之情,使学生遇到美的熏陶。 教课要点: 想像这首诗描述的优美情景,感觉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 山川的柔美洁白和精巧绝伦,背诵古诗。 教课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 领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欢与赞叹之情。 教课准备: 1、资料采集:作者刘禹锡的平生 2、电化教具:电子白板、PPT 教课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 秀,琳琅满目。今日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朝诗人刘禹锡的 踪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2、作者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唐朝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 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来宾集》。洞 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连绵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 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学生边看插图边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畅。 (二)理解读,洞察美。 1.理解要点字、词的意思。 相:互相;和:和睦;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眺望:眺望 要点商讨“镜未磨”:为何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指引学生想象:作者察看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茫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当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依靠课文插图,叙述古诗粗心。 1)指导学生察看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勇敢陈述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常不爱讲话的同学先说,其他同学做好增补。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讲解。要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觉。 怀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 么? 再与课文插图比较,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粗心:秋夜,洞庭湖水清亮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安静、和睦;湖上无风,迷迷茫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同样。在皓月银辉下,翠绿的君山,清亮的湖水,水乳交融,眺望好像银盘里放了一颗娇小玲珑的青螺,十分引人喜欢。 (三)课外延长 题君山 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妆处,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四)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述的风景,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述的风景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 来。 3、找一找:采集刘禹锡的其他诗作,与同学沟通。 教课反省:《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 感而发。诗人描绘真切,生动、详细,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 体的和睦、安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 白银盘。学生经过学诗看课件图片,领会诗人所描绘的境界, 学起来很有兴趣。在上课时,我牢牢环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 计教课环节,从学生已知下手,商讨未知。重申学生的踊跃 参加和全程参加。 教师:张紫霞 2018年4月26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