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课件第7章.ppt

发布:2016-03-29约4.86千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7章 显示偏好 第7章 显示偏好 第7章 显示偏好 学习目的:掌握“显示偏好”的相关概念,以及“显示偏好”与“偏好”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1、“显示偏好”与“显示偏好原理”; 2、显示偏好弱公理及其检验; 3、显示偏好强公理; 4、指数 1、“显示偏好”与“显示偏好原理” (1)“显示偏好”的基本概念; (2)显示偏好原理 (3)利用显示偏好原理恢复偏好 显示偏好的基本概念 可观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显示”了有关偏好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 恢复消费者的偏好; 检验“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的合理性; “直接显示偏好”与 “间接显示偏好” 直接显示偏好 设x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时按价格(p1,p2)购买的消费束,y是同样收入和价格下能够支付得起的任意消费束,即下式成立: p1x1+p2x2≥ p1y1+p2y2 则称“x直接显示偏好于y”。 显示偏好原理 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直接显示偏好于y”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y”。 这就是“显示偏好原理” 间接显示偏好 设x是在价格-收入(p1,p2,m)下购买的消费束,y是同样价格和收入下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束;同时y是在价格-收入(q1,q2,m’)下购买的消费束,z是在同样价格和收入下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束,即下式成立: p1x1+p2x2≥ p1y1+p2y2 q1y1+q2y2≥ q1z1+q2z2 即“x直接显示偏好于y”且“y直接显示偏好于z”, 则称“x间接显示偏好于z”。 间接显示偏好 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间接显示偏好于z”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z”(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如果x既“直接显示偏好”于y,又“间接显示偏好于y”,则称“x显示偏好于y”。 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显示偏好于y”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y” 。 根据显示偏好原理恢复偏好 l1: A; l2: B; l3: E; l4: G 接下来,让我们试着画出经过A点的无差异曲线的大致形状。 首先找到比A差的消费束集合 下面,找到(严格)偏好于A的消费束集合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经过A的无差异曲线的下界和上界。 2、显示偏好弱公理及其检验 (1)显示偏好弱公理的含义 (2)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 显示偏好弱公理的含义 显示偏好弱公理:如果(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 于(y1,y2),且(x1,x2)和 (y1,y2)不相同,那么(y1,y2) 就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 (x1,x2)。 显示偏好弱公理的等价表述 设(x1,x2)是在价格( p1,p2 )下购买的消费束, (y1,y2)是在 价格(q1,q2)下购买的消费束, 如果 p1x1+p2x2≥ p1y1+p2y2,且(x1,x2)≠ (y1,y2), 则必有q1x1+q2x2>q1y1+q2y2 注意: 1、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则我们所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必然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 2、但是,所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时,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 例: x直接显示偏好于y; y间接(不是“直接”)显示偏好于x 显然,上述情况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 但此时,“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 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肯定不成立!!! 这说明,“显示偏好弱公理”只是“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的“必要条件”。 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 给定第102页表7.2中的数据 3、显示偏好强公理及其检验 显示偏好强公理的含义 显示偏好强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