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章图形的相似25.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新版冀教版.doc
Page1
相像三角形的性质
各位老师: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三年级几何课中的“相像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下面,我分五个部分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这就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评价分析”。
???????????????????????????????????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相像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几何其次册“相像形”这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像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相像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像三角形的全面探讨。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探讨相像多边形的基础,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问目标:使学生驾驭相像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及其证明方法,能运用相像三角形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2)实力目标: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实力和动手实践实力。
(3)德育渗透:通过全等三角形和相像三角形的类比学习,树立学生从特别到一般的相识规律,通过先试验后归纳再推理强化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求知意识。
??3、教学重、难点
?????因为相像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与相像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探讨相像多边形性质的基础,因此,本课的重点是:相像三角形的性质。
由于学生推理归纳的实力较低,所以本课的难点是:性质定理1的证明。
?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开心的学习,使几何课上得好玩、生动和高效,教学中从试验入手,利用相像比为1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类比发觉并归纳相像比不为1的相像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于始终。
采纳多媒体、投影仪等电教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
?
?
三、学法指导
???为了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自学实力和动手实践实力,这节课采纳自制学具、动手试验,自已发觉结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视察、类比、分析、归纳等数学方法。
????????????????????????????????????????????????????
四、教学程序
1、揭示课题?指明方向
在由定义得出相像三角形具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后,开宗明义指出本节课要进一步学习相像三角形的其它性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避开盲目性。
2、启发诱导?探究新知
2.1复习导课
在学生已学过相像三角形的定义、相像比等概念的基础上,提问:
①什么叫相像比?
②当两个相像三角形的相像比为1时,这两个三角形有何特别关系?
③全等三角形除了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外,三条主要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有何关系?
这样,既让学生加深了相像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分与联系,也自然而然地引出:那么相像比不为1的相像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又有哪些性质呢?
2.2试验猜想证明
首先,引导学生依次完成以下的试验步骤:分别作出两对相像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用刻度尺量出所作出的对应高的长,并计算它们的比值,用所得的比值与相像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比较,发觉有什么特别关系?并将所得的结论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出来。
然后,让学生依次作出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并且完成与以上相同的试验步骤,最终让学生猜想归纳出三个命题:
命题1:相像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像比。
命题2:相像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像比。
命题3:相像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像比。
接着,引导学生回答命题1的题设、结论,老师把命题1的图示画在黑板上,得到以下的数学表达式。
?
已知:如图,△ABC∽△A/B/C/、△ABC与△A/B/C/的相像比是K,AD、A/D/是对应高。
求证:AD/A/D/=K????????
?
?
首先让学生回忆,证明线段成比例学过哪些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证明思路:要证AD/A/D/=K,依据图形学生能找到含对应高和对应边的两对三角形,
?
?
?
即△ADB和△A/D/B/、△ADC和△A/D/C/。若要证AD/A/D/=K,则应有△ADB∽△A/D/B/,由条件可知∠ADB=∠A/D/B/=90°,∠B=∠B/,于是可得△ADB∽△A/D/B/,得到AD/A/D/=K。随后,学生口述老师板书规范的证明过程。接着问学生还有哪些证明方法?同理可证得其他两边上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像比,所以命题1具有一般性。而对于命题2、命题3的数学表达式和证明方法与命题1类似,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用投影依次将命题2、命题3的已知、求证和题图显示出来,并指导学生课堂练习证明这两个命题。
至此,本节课的关键内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