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学年论文》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3
ADDINCNKISM.UserStyle《学年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0223S06016
开课单位
新闻传播学院
课程名称
(中文)学年论文
(英文)AnnualPaper
课程性质
必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1
课程学时
1周
课程类别
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类)
广播电视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学年论文是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学年论文的写作,旨在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探讨、分析相关专业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撰写毕业论文做好前期训练。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本学科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在撰写学年论文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将“博文广艺厚德笃行”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落实到实处。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逻辑严谨、材料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3:锻炼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1:掌握广播电视学、新闻传播学、影视艺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课程目标1
1-3:掌握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史、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熟悉世界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史和管理体制。
课程目标1
2-2:具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的初步鉴赏与传播推广能力。
课程目标2
2-4:具有较为宽广的国际视听传播视野和一定的跨学科业务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2
2-5:具有敏锐的专业问题意识、较好的专业创新意识和基础科研能力。
课程目标2
3-3: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思考分析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现象,具备基本的视听业务探讨和研究能力。
课程目标3
3-4:身心素质。身心健康,意志坚定,符合教育部综合达标要求。
课程目标3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1、按问题方向分配指导教师。
2、学年论文工作开始前,指导教师积极指导和有效引导学生的论文选题。
3、学生选定题目或拟定题目后,指导教师应与学生讨论,向学生说明选题的意义和写作要求,介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需要研读的参考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
4、督促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查找资料完成初稿,指导老师可采取集中或分散指导的方法,跟进提出修改建议。
5、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后,指导教师应针对学生学年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完成度给出评语和成绩。论文的评语应准确、全面,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指导学生完善提高。
五、实践成果呈现要求
1、学年论文选题应体现鲜明的问题意识,有一定理和实践意义,反映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
2、学年论文应注重理论体系的综合应用,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和前沿研究,要具备一定工作量,字数一般不少于4500字。
3、学年论文工作应符合一定程序要求。在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讨论和成绩评定中,充分发挥师生教学相长的积极性,鼓励探讨学术前沿问题,维护学术民主。
六、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类型:?考试?考查
(二)考核方式:?实践报告?实践作品?项目汇报
?其它:论文
(三)成绩评定:
考核
依据
建议分值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过程
考核
期末
考核
100%
根据论文表现出的问题意识、理论应用情况、写作情况,按照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分。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效果计算方式如下,达成值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课程目标达成度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