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家标准《铜铝复合板带》(征求意见稿).doc

发布:2017-12-18约2.6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标准《铜铝复合板带》(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根据国标委×××号和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号文件《×××年第××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下达了《铜铝复合板带》标准制订任务(项目编号××××××),由洛阳铜一金属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制订。 3、申报单位情况 洛阳铜一公司座落于九朝古都洛阳,是集新金属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公司。 公司拥有复合专用设备五十余台(套)、工程技术人员34人。公司根据自主研发的技术和成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公司于2009年通过l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建立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洛阳市工程中心。 以张国成院士为首的专家组于2010年底对我公司铜铝复合板带项目进行了鉴定,认为该项目工艺先进,质量稳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艺技术和装备属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已开发完成铜铝、钢铝、钛铝、铝铝四大产品种类,产品规格有板、带、箔、排,宽度1000mm,厚度0.05-15mm,主要用于导电、导热、防腐、装饰等领域,可以满足电器装备、装饰、LED、IC、IT、化工、军工等行业要求。现产品已广泛用于国内外多个项目和企业,并出口至欧盟、美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4、主要工作过程(主要是征求意见的过程,包括讨论会和预审会的情况)以及主要工作内容。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GB/T 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表 铜铝复合板带的拉伸性能 牌号 状态 厚度/mm 抗拉强度Rm/Mpa 断后伸长率A50mm/% CA11、CA12 O 0.2~2.0 85~110 10~30 2.0~6.0 90~130 20~35 >6.0 95~130 >25 H18 0.2~2.0 170~220 <10 CCA11、CCA12 O 0.2~2.0 85~110 10~20 2.0~6.0 110~130 20~40 >6.0 110~130 35~40 H18 0.2~2.0 180~220 <10 CA13 H24 0.2~2.0 130~180 10~20 H18 0.2~2.0 ≥200 <10 CA15 H18 0.2~2.0 200~250 <10 CA16 O 0.2~2.0 100~120 >20 >2.0 100~120 >30 H18 0.2~2.0 ≥180 ≤10 表 维氏硬度范围 状态 牌号 O H24 H18 Cu Al Cu Al Cu Al CA11/CA12 55~85 25~30 55~85 30~50 100~130 >50 CA13/CA14 55~85 30~40 55~85 40~50 100~130 >50 CA15 — — — — 100~130 >55 CA16 55~65 30~40 — — 100~130 >50 软态(O)、半硬态(H24)铜铝复合板带才可进行弯曲试验,弯曲试验应符合表5的规定。弯曲外侧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表 公称厚度a/mm 弯曲角度 内侧弯芯直径/mm 0.2~12.0 90° 2a (5)剥离强度 作为铜铝复合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我公司积累大量实测数据和用户反馈,按照产品厚度做以下规定:厚度>2.0mm时,可以通过将铜铝剥离测算其剥离强度,剥离强度应≥12N/mm;厚度≤2.0mm时,铜层的强度小于其剥离强度,因此采用对折折断来判断其剥离强度,对折折断不分层为合格。 (6)复合率 铜铝复合板带因产品特点为铜铝复合,为保证其使用可靠性,需保证其复合率100%。 (7)表面质量 根据铜铝复合板带的生产使用状况,要求板带表面不允许有裂纹、裂边、起皮、漏铝、粘铝、鼓泡等缺陷;允许可研磨清除的表面缺陷,但清除后,应保证复层最小厚度。 (8)试验方法 ① 化学成分 复层铜化学成分分析按GB/T 5121或YS/T 482的规定进行;基层铝化学成分分析按GB/T 20975或GB/T 7999的规定进行。 ② 外形尺寸 板带的外形尺寸检测按GB/T 26303.3的规定进行。 ③ 铜层体积比及厚度 密度测定法:取铜铝复合板10cm×5cm(长×宽),称出其质量,并根据规格测量复合板厚度和铜层厚度,计算其截面积,测算密度,计算出铜层的体积比。 断面抛光法:将铜铝复合板带的横截面研磨抛光后,使用足够精度的读数显微镜测量出铜层厚度,再用铜层厚度除以总厚度计算出铜层体积比,双面铜铝复合板带的铜层体积比的计算应用双面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