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找寻心灵桃源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登快阁》—找寻心灵桃源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登快阁》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领略古人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通过分析诗句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同时,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寻找并感悟生活中的“心灵桃源”,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课程设计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导入新课,二是文本解读,三是拓展延伸,旨在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登快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传承古代文学中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精神。2)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创造性地解读和表达诗词意境的兴趣。3)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情感变化和意象运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4)语言建构与运用: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运用古代文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古典诗词知识,包括诗词的基本格式、韵律、意象等,对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接触过一些唐诗宋词,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有一定的感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较为浓厚,尤其是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诗词。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喜欢通过讨论和探究的方式学习。同时,学生的个体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偏好感性体验,有的注重理性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登快阁》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诗句中的意象和典故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二是难以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其心灵追求;三是在进行审美鉴赏时,可能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音响设备
-软件资源:教学PPT、古典诗词鉴赏软件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电子版教材、诗词背景资料、教学视频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问答、学生演讲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典诗词,如:“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景色的诗词?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接着引入《登快阁》这首诗,简要介绍作者黄庭坚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格式,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然后,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典故。同时,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最后,讲解诗歌的创作技巧,如对仗、排比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设置几个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讨论成果。同时,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以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1)熟读并背诵《登快阁》;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心灵桃源”的短文,200字左右;3)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登快阁》后,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登快阁》的诗句、韵律和格式,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学生了解到了诗中的意象、典故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对古典诗词的审美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审美鉴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他们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对诗歌的意境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语言运用:通过学习《登快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在作业中,学生能够运用古典诗词的语言风格进行创作,展示了自己的语言才华。
4.思维发展: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他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对诗歌的解读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能够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内涵。
5.文化传承:学习《登快阁》使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传承了古代文学的精髓。
6.创新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短文。这体现了他们在学习古典诗词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提升。
7.学习兴趣:学习《登快阁》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他们更加热爱文学,愿意主动探索古代文学的魅力。这种兴趣将推动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8.团队协作:在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