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第六章第一节 德育.ppt

发布:2017-06-14约3.58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德育工作(上) 第一节 德育工作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德育过程 第三节 德育工作的原则 内容要点 2 .德育层次: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 3.若干概念的区别 (1)道德与品德P96 (2)教育学意义的德育与伦理学意义的德育 (3)德育与智育 教育学意义的德育与 伦理学意义的德育 伦理学意义的德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相对于政治观念、法律观念、宗教观念、艺术观念划分,侧重人的行为规范和风尚培养一定的道德品质。 是狭义的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 教育学意义的德育,相对于智育美育划分,范围广, 是广义的德育。 (二)德育的意义 1.理论上----重要性 (1)加强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2)加强德育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3)加强德育符合青少年成长的规律 (4)加强德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现实上----迫切性 (1)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 思想品德素质提出新要求 (2)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传统文化的断层、 东西方价值观的冲撞给学校德育带来新问题 (3)大众传媒的普及、信息渠道的畅通,使 学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 二、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4、培养学生道德思维、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德育的内容 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3、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5、社会公德的教育 6、身心与个性发展教育 一、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P97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的德育要求,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因素 教育者及其活动----主导 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既是客 体又是主体 社会道德规范(德育内容与方法)----中介 (三)德育过程与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P97 区别: 从活动的主体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单方的自我发展 从影响的因素看: 德育过程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接受外界多种复 杂因素的影响 从影响的结果看: 德育过程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  需要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形成的结果可能与社会要求  相一致,也可能与社会要求不相  一致 从各自特殊的矛盾性质看: 德育过程表现为教育者所掌握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之间 的矛盾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表现为外界各种复杂的影响与个人内部思想品德的矛盾 (四)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区别: 目的不同: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人类认识成果为主的教育活动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社会道德规范为主的教育活动 任务不同: 教学过程要解决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问题 德育过程要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态度问题 依据不同: 教学过程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 德育过程依据学生思想和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规律进行的 联 系: 目的一致 内容和活动相互渗透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98 (一)知、情、意、行诸心理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二)学校教育与其他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 (三)学生在德育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的规律 (四)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五)思想品德的形成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规律 (一)知、情、意、行诸心理因素统 一发展的规律 知----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美 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 (晓之以理) 情----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 恶的态度 (动之以情) 意----道德意志: 指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行为所做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炼之以志) 行----道德行为: 反映在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指导和推动下采取的有目的的行动 (导之以行) (二)学校教育与其他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其他影响(外在条件): 社会生活条件 家庭教育 (三)学生在德育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的规律 (四)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注意: 善于发现和分析学生思想内部矛盾 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