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
1
T/ZSJXXXXX—XXXX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产地环境、设施与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技术、采收与包装、运输与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
GB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工厂化生产
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于一体的生产方式。即按照食用菌生长周期所需,在不同地域利用温、湿、风、光控设备创造适宜环境;利用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操作的周年生产模式。
4产地环境
4.1厂房周围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无污水和其他污染源,厂房卫生环境及相关操作应符合GB14881
的要求,新建厂房场地环境宜参照NY/T5010。
4.2厂房从布局结构功能上应满足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基本需求,其主要分区应包括:
a)主辅料库,存放用于生产所需的主辅材料的场所;
2
T/ZSJXXXXX—XXXX
b)拌料装料车间,对主辅料调配、加水、装瓶/袋制成培养基的场所;
c)灭菌车间,利用灭菌设备对完成装配的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场所;
d)净化接种室,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中对灭菌冷却后的培养基进行接种操作的场所;
e)菌丝培养室,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培养至其菌丝充满整个菌瓶/袋的场所;
f)搔菌室,将长满菌丝的培养基去除上层老化菌皮的场所;
g)生育室,将已长满菌丝的菌瓶/袋培养至金针菇子实体适合采收的场所;
h)包装车间,将金针菇子实体进行采摘、切根、分类并包装的场所;
i)贮存库,贮存包装好的金针菇成品的场所。
4.3厂房的建设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
5设施与设备
5.1主辅料库
主辅料库应防尘、防雨、防潮、防虫、防鼠、通风、地面硬化,存有满足生产主辅料的库容量,并配备有称量、物料周转等设施设备。
5.2拌料装料车间
拌料装料车间地面应硬化、平坦,使用方便,备有水槽、地沟和下水道,出入方便,按日生产量配备搅拌机、传送带、装瓶/装袋机、周转车、周转筐(箱)等设施设备。
5.3灭菌车间
灭菌车间应通风散热良好,与装料车间和预冷室相邻,并按日生产量设置灭菌车间面积、配备灭菌设备。
5.4净化接种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净化接种室面积、配备净化工作台、接种流水线、空气净化、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调风、调温等设施设备。
5.5菌丝培养室
按日生产量及生产周期设置培养室面积,菌丝培养室应有培养架、调风、调温等设施设备。
5.6搔菌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搔菌室面积,并配备排水口、调风等设施设备。
5.7生育室
按日生产量及生产周期设置生育室面积,并配备调风、调湿、调温、调光等设施设备。
5.8包装车间
按日生产量配备相适应的分装器械和设备。
5.9贮存冷藏库
贮存冷藏库温度控制在(0~5)℃,并配备调风、调湿、调温等设施设备。
3
T/ZSJXXXXX—XXXX
5.10其它附属设施
以简便、高效、经济为原则,按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各生产车间合理设置连接设施。
6生产工艺流程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工艺及流程图
7生产工艺技术
7.1培养基
7.1.1主辅料
主辅料的选择要求可包括但不限于:
a)除桉、樟、槐、苦楝等含有害且不利于菌丝生长物质的树种外的阔叶树木屑;
b)自然堆积六个月以上的针叶树种的木屑;
c)稻草、麦秸、玉米芯、玉米秸、高梁秸、棉籽壳、废棉、棉秸、豆秸、花生秸、花生壳、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皮壳;
d)糠渣、酒糟、醋糟、麦麸、米糠、饼肥(粕)、玉米粉、大豆粉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7.1.2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宜依法依规合理使用地下水资源。
7.1.3添加剂
4
T/ZSJXXXXX—XXXX
添加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