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docx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教材分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本节内容紧密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通过分析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节水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包括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
-掌握水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认识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如南水北调、节水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等。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水资源分布特点的理解:例如,理解季风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以及南北差异的原因。
-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分析:例如,分析农业灌溉中水资源浪费的原因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水资源保护的实践应用:例如,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节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现状。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水措施。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复杂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水资源分布图、水利工程图片等,直观呈现地理信息。
2.视频播放:通过视频介绍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措施,如节水技术和环保法规。
3.互动软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进行水资源分布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关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
2.提出问题: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提问学生“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
3.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过渡到新课。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水资源概述:介绍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强调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水资源分布:讲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包括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通过地图展示,分析季风、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3.水资源利用:介绍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分析农业灌溉中水资源浪费的原因,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4.水资源保护:讲解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如南水北调、节水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等。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案例,如节水型社区、水资源保护志愿者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保护水资源?”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问学生,如“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水资源保护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如制作节水宣传海报、开展节水活动等。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
2.讲授新课: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