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电子教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XX
备课时间 年 2 月 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审批时间
12
审批人 审批意见
教学内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教学媒体 班班通
教 知识
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技能
学 过程
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方法
目
情感
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态度
标
教学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及 教 学 内 容 二 次 备
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
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
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
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 1 与∠ 3 是直线 AB 、CD 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 O ,没有
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 2 和∠ 4 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
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
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
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 )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 1 是∠ 3 的对顶角,同时,∠ 3
是∠ 1 的对顶角,也常说∠ 1 和∠ 3 是对顶角.
2 .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 1 与∠ 2 互补,∠ 3 与∠ 2 互补(邻补角定义) ,
∴∠ l =∠3 (同角的补角相等) .
注意:∠ l 与∠ 2 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
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 1=180°-∠ 2 ,∠ 3 =180°-∠ 2 (邻补角定义),
∴∠ 1=∠ 3 (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
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 3=∠ 1=40 °(对顶角相等) .
∠2 =180°-40 °= 140°(邻补角定义) .
∠4 =∠ 2 =140°(对顶角相等) .
三、范例学习
学生活动: 让学生把例题中∠ 1=40 °这个条件换
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 1:把∠ l =40 °变为∠ 2 -∠ 1=40 °
变式 2: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