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复式记账法讲课.pptx

发布:2017-05-06约3.92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复式记账法;第一节 记账方法;一、单式记账法;例如: 1、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100,000元; 对于这笔业务,只登记银行存款减少 100,000元,而不反映原材料的变化; ;单式记账法的基本特征是: (1)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 (2)采用单方面的记录方式; (3)账户之间没有数字平衡关系。 ; 单式记账法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地来龙去脉,账户之间形不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所以,只能在简单的经济业务中应用。因此,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单式记账法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逐渐被复式记账法所替代。 ;二、复式记账法;例如: 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100,000元; 对于这笔业务,既要登记银行存款减少 100,000元,又要反映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 (1)需要设置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 (2)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账户中作双重记录。 (3)账户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和数字平衡关系。便于进行核对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复式记账法按照记账符号的不同有:;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借贷记账法在我国: 1、20世纪初清政府派员赴日学习,英美式的复式记账就由日本传入我国。 2、我国最早介绍借贷记账法的书籍是1905年由蔡畅勇所著的《连环账谱》。 3、1907年,由谢霖和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在日本东京发行,成为我国第二本介绍借贷记账法的著作。 4、1858年后被英国人控制的我国海关是最早应用借贷记账法的部门。 5、新中国成立后,在全面学习前苏联会计理论、方法和制度时,借贷记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企业等单位基本上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6、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方法又重新受到中国会计界的重视,现在它已成为我国惟一通用的记账方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 “借”、“贷”两个字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含义,仅仅是一种记账符号而已,其意义视账户的性质而异 记账符号是用以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记入账户的某一方向的标志。不同的记账方法,记账符号也不相同。记账符号是一种记账方法区别于另一种记账方法的重要特征。;(二)账户结构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性质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1、资产类账户 ;2、负债类账户;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4、成本类账户 ;5、损益类账户;(三)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四)会计分录 1.账户的对应关系 复式记账法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分别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从而使这些账户形成了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互为对应账户。 ; 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它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确定应登记的账户、记账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名称、记账符号和记账金额。 会计分录按照其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复杂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只涉及相互联系的两个会计账户,即“一借一贷”的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复杂会计分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在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记录数量变化情况的会计分录。包括“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的分录。一个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的会计分录。; 3.在编制会计分录时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会计确认,确定其所涉及的账户名称及其类别、性质。;(2)根据经济业务量的变动,判定各账户应记金额是增还是减,进而确定各账户的记账方向是借还是贷以及借方和贷方账户的金额。 (3)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表明经济业务的借贷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 ; 4.会计分录的格式一般统一规定为如下形式: (1)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写,且贷记方面的符号、科目及其金额比借记方面要退后、相错一格; (2)同行文字与表示金额的数字应适当错开位置,表示金额的数字不应带单位; (3)复合会计分录的借方或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数字必须分别对齐。;(五)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