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大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大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属于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构成、校园文化、学生行为规范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生活中对学校的认识有紧密联系,学生已经对学校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校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和校园责任感。通过学习学校的构成和文化,学生能够提升对集体生活的认知,增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热爱学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公民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理解学校作为学习与生活场所的重要性,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关键作用。
②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校行为规范,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等,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法治角度看待校园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2.教学难点
①让学生内化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形成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入的情感引导。
②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则的意识,克服行为上的惰性和依赖性,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实践活动来强化。
③在引导学生理解校园法治时,如何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学生的具体行为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法治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学校的基本概念和行为规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增强对规则和法治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展示学校文化和法治教育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学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学校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对学校的感受和印象。随后,教师展示校园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的学校》。
2.讲授新知(20分钟)
①教师讲解学校的基本构成,包括教学楼、操场、食堂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成部分。
②通过案例分享,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理念。
③讲解学校行为规范,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结合法治教育,讲解校园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如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巩固练习(10分钟)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校园生活中的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
②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学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维护校园环境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校的重要性、行为规范和法治观念,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积极践行。
5.作业布置(5分钟)
①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学校的热爱和期望。
②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内容,增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学校的基本构成,了解学校教育的意义,认识到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学生对学校的行为规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等,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能力提升:本节课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模拟校园生活情境中,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解决问题,这些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环境。
3.思维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案例、讨论问题,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情感培养:本节课通过讲述学校的故事、展示校园的美好画面,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认同感。学生在情感上对学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法治意识:学生通过学习校园法治知识,了解了校园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如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法治观念得到了增强。他们学会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懂得了尊重他人的权益。
6.价值观塑造:本节课通过讲述学校的历史、传承学校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