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年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doc

发布:2017-11-22约1.98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来的数学学习中又多次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木块作为学具,逐渐在头脑里留下了这两种立体的印象。在四年级观察物体的学习中,从前面、右面、上面仔细观察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对它们的形状有了更加丰富的感性认识。本单元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编排了十二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例2长方体的形状特征、正方体的形状特征 例3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例4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例5表面积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6、例7体积的意义、容积的意义 例8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例9、例10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例11用“底面积×高”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例1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简单换算 单元整理与练习 从上面的表格里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把内容整理成三部分,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与结构特点,使学生具有清晰的立体图形的表象;接着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使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含义,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且灵活应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后教学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与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解决有关体积或容积的实际问题。教材内容这样安排,符合知识之间的发展线索,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形体的特征安排为第一块内容,能为后面的表面积、体积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是无法教学表面积与体积知识的。把表面积安排在体积的前面,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常用的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他们学习表面积的条件比学习体积充分。而且通过表面积的教学,学生的空间观念会有新的发展,对教学体积是有益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单元加强了表面展开图的教学。因为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不只是计算表面积的需要,更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当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被逐步展开,原来存在于三维空间的6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被置放到平面图形上;原来在立体上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表面展开图上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6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原来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上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三组相对的面,在表面展开图上的分布规律需要想象、体会;原来长方体上很容易辨认的长、宽、高,在表面展开图上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所以说,加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教材把体积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进行:先认识这三个单位,知道每个单位各是多大,并用体积单位测量物体的体积;然后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单位的换算。两段内容的教学不是连续安排的,中间插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样安排有三点原因:一是顺其自然。因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需要体积单位。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会用体积单位测量长方体的体积,就能探索和理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二是便于推导。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通过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推导出来,把体积计算公式安排在体积单位的进率前面教学,学生就能自己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并理解为什么进率是1000。三是突出重点。在认识体积单位的教学中,学生选用适当的单位测量体积是重点;在教学体积单位的进率时,正确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是重点。两个重点分别安排在两段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 (一) 通过观察、整理,有条理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尽管学生已经能直观认识,甚至能够迅速、正确地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但他们的认识仍然是粗糙的,并不能全面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 例1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教材呈现了电冰箱、饼干盒、积木块、储物箱等四个长方体物体的图片,利用这些图片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在现实的情境里引出教学的研究对象,把学生的学习心向集中到长方体上。观察物体、整理特点是认识长方体的主要教学活动,例题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三步。 第一步,观察长方体,认识直观图,以及面、棱和顶点。学生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看到的面的个数会不同。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有时能同时看到两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例题以这些经验为教学长方体特征的起点,在观察长方体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把立体的样子画在纸上,从长方体实物到它的直观图,是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观察实物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面,在直观图上用实线画出能够看到的面,用虚线勾画不能直接看到的面。学生把立体与其直观图有机联系,感受直观图真实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