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pptx

发布:2025-03-25约2.44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月2日,西安天气晴好,曲江南湖,市民散步游玩。

第1页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第2页

课标要求:

利用图表说明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

2.利用示意图说明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3.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自然现象

第3页

问题探究

1.大气在垂直方向是怎样分层?依据什么?

2.随高度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温分别是怎样改变?

3.为何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亲密?

4.为何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一、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第4页

假如抵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定为百分之百,而实际上最终抵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却只有百分之四十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

1、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

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

二、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表现形式

第5页

复习:1.太阳辐射依据波长共分为哪几个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第6页

作用

形式

参加作用

大气成份

光区(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散射

作用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紫外线区

红外线区

有选择性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都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紫色光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射,有一定选择性

学生活动:自学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和散射作用,列表对比减弱作用三个步骤特点。

吸收

作用

反射

作用

第7页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

(选择特征)

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含有什么特征?

2、为何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是极少?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可见光吸收得极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抵达地面)

第8页

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

无选择性

含有一定选择性

第9页

合作探究:解释以下现象

1、为何晴朗天空呈蓝色,而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2、为何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依然是明亮?

3、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停”设置有何科学依据?

4、为何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域?

5、为何阴天、雾霾白天温度较低?

第10页

2、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

地面增温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第11页

受热过程

详细过程

热量起源

1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抵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辐射

2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辐射

3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部分为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逆辐射

结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第12页

1、在晚秋至早春,为何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

2、在寒冬,为何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降低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因为晴朗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夜晚地面气温很低,轻易出现霜冻)

合作探究:解释以下现象

第13页

思索:A,B两种情况下,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强度是否一样?为何?

(1)纬度原因

3、影响地面辐射主要原因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经过旅程短—大气减弱少,地面辐射强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经过旅程长—大气减弱多,地面辐射弱

——太阳高度大小

第14页

(2)下垫面原因——反射率高低

(3)其它原因——其中气象原因影响最大,日照时数长短等

第15页

直接

热源

直接热源

第16页

《齐民要术》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1.造成“是夜必霜”原因是()

A.雨后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

B

第17页

2.“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原因是

()

①“烟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②“烟气”成份主要是CO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直接把地面烤热

④“放火作煴”直接把大气熏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A

第18页

3.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