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个案调查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布氏个案调查表
篇一:布病个案调查表
表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地区国标码:□□□□□□病例编码:□□□□□
1.基本情况:
1.1 患者姓名:
1.2 性别: 1)男 2)女 □
1.3 年龄:□□
1.4 民族:
1.5 职业:农民 民工 牧民 渔民 学生 医务人员 散居儿童
干部职员 家务及待业 畜产品收购、屠宰 皮毛加工销售
乳肉加工销售兽医 其他 不详
1.6 发病地址:
1.7 家庭住址:
1.8 发病日期:年 月 日
1.9 住院日期:年 月 日
1.10 报告日期:年 月 日
1.11 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 症状体征:
2.1.1 发热: 有无
2.1.2 发热持续: 天
2.1.3 体温最高
2.1.4 多汗: 有无
2.1.5 肌肉、关节酸痛: 有 无
2.1.6 乏力: 有 无
2.1.7 肝肿大:有 无
2.1.8 脾肿大:有 无
2.1.9 淋巴结肿: 有 无
2.1.10 睾丸肿大:有 无
2.2 实验室检查:
2.2.1 玻片凝集反应:阴性阳性
2.2.2 虎红平板凝集反应: 阴性阳性
2.2.3 皮肤过敏试验:阴性阳性
2.2.4 病原分离: 病人血液 病人骨髓 其它体液 病人排泄物 无 □ □ □□ □□ □ □ □ □ □ □ □ □ □ □ □
2.2.5 SAT 滴度为1:100++: 有无□
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 有无□
2.2.7 coomb`s 滴度为1:400++: 有无□
2.3 治疗:
2.3.1 抗生素治疗:有 无□
2.3.2 抗原治疗法:有 无□
2.3.3 水解素治疗法: 有 无□
2.3.4 溶菌素治疗法: 有 无□
2.4 转归: 痊愈 好转 未愈 死亡(年 月日)
3.流行病学调查:
3.1 与动物接触史:
3.1.1 畜别:
3.1.2 饲养放牧:是否
3.1.3 屠宰: 是否
3.1.4 配种员: 是否
3.1.5 兽医: 是否
3.1.6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正常产: 是 否
3.1.7接触病畜的尿、粪等排泄物: 是 否
3.1.8屠宰病畜、切肉、分离内脏: 是 否
3.1.9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 是 否
3.1.10剪羊毛过程中羊毛进入嘴或鼻子中:是 否
3.1.11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或者手不洁就拿食物吃: 是 否
3.1.12接触被牲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是
3.1.13接触牲畜的人员有外伤: 是 否
3.1.14 其他:
3.2 保护情况:
3.2.1 使用防护衣: 是否
3.2.2 使用消毒液: 是否
3.3 是否人畜共饮一口井: 是 否
3.4 幼羔放卧室内饲养: 有 无
3.5 既往病史:
3.6 布氏菌苗免疫接触史:
3.6.1 接种年月: 年月日
3.6.2 菌苗种类:
3.6.3 接种途径:
3.7 确诊时间:年 月 日
3.8 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9 其他:
3.10 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 例。 □ □ □ □ □ 否 □ □ □ □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注:国标码为各监测点国标码;病例编码中前两位为年号(如:04、05),后三位为病例流水号。
篇二: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储存宿主和生化反应的不同,布氏杆菌可分为6个种,即羊种菌、猪种菌、牛种菌、犬种菌、绵羊附睾种菌及沙林鼠种菌,其中前3种又可分为若干生物群,以羊种菌致病力最强,猪种菌次之。其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凡是有牲畜的地区都有流行。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布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一般牧区和半牧区高于农区,农区又高于城镇;城镇病人多集中在一些职业性较密切的工厂,如肉类加工厂、乳品加工厂、毛纺厂、皮革厂、畜产品仓库等。任何年龄的人都能感染布病,一般中青年感染机会较多,我国男女之间布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
1.疫区类型
1.1羊种布病疫区 绵羊和山羊是羊种布氏菌的主要带菌者,又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群居生活致使羊间接触密切,易形成布病爆发流行,羊在流产和产羔期大量排菌、污染了环境,造成人或其它动物感染。绵羊、山羊布病疫区的发生,常常首先是流产现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疫情信号,随后可见到个别新发病人。羊种布病疫区有明显得季节性,一般是从3~4月份人的发病开始上升至7~8仍保持较高水平,冬季发病
显示全部